血管一旦堵塞或“生锈”,
或诱发疾病,
比如说,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
这些都与动脉血管息息相关
一个更难过的消息是:
血管一旦硬了
很难再软回去
血管堵没堵,看脚就知道
医学典籍早有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是人体的末梢,离人体的心脏最远,极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脚部异常,很可能预示着血管问题。
1
轻度堵塞:腿脚怕冷
动脉斑块是一种脂质沉积,属于长期的慢性疾病,初期症状较不明显,也非常容易被忽视,常表现为2个症状。
脚怕冷:冬天,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腿脚怕冷、颜色变化的现象。轻按脚趾头肚后松开,苍白的痕迹迟迟不恢复,甚至伴有脚趾甲变厚,汗毛脱落减少的症状,可能预示着下肢动脉狭窄。
腿易疲劳:腿部血液循环不畅,走路稍微长些,血管有堵塞的腿更易感到疲劳,伴有酸痛感。如果伴有足背动脉消失,可能预示着轻度的动脉血管堵塞。
2
堵塞加重: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主要由动脉硬化,供血不足引起的。常表现为走一段路后感觉到腿疼,走不动,但休息一会有所缓解,又能走了,走的久些又会出现疼痛感。
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能行走的距离会越来越短,甚至每走两三百米就会感觉到疼痛,预示着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很可能因斑块过大导致严重的血管狭窄。
此时,肺栓塞、心梗、脑梗等疾病风险都会大幅增加,一定要及时治疗。
3
血管完全闭塞:静息痛
间歇性跛行越加严重时,可能会合并其他疾病,出现静息痛。患者即使不走路腿部也会有疼痛感,尤其是夜间特别疼,预示着血管完全闭塞。
若继续恶化,很可能无法正常行走,甚至脚趾出现溃疡、坏疽,可能需要截肢治疗。
一个小动作,自查血管堵没堵
这里推荐一个医学上的“博格斯实验”,可帮助自查血管是否堵塞。
①脱去鞋袜,将两条腿同时抬高到45-60°,若一侧脚的颜色苍白,另一侧无变化,可能预示着腿供血不足;
②再将腿部抬高,挤压脚部,若毛细血管的充盈缓慢,也可能预示腿供血不足;
③最后坐至床沿,腿耷拉在下面,恢复坐姿,若腿发生潮红,说明血管有堵塞、缺血的症状。
血管硬了,很难再软回去
硬化的血管能否再“软回去”?答案是不能!
相比其他血管,动脉承受的压力大,被冲坏或有沉积物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更易发生硬化。
硬化了的血管存在血流量减少、破裂、血栓等风险,诱发脑卒中、心梗。硬化后变脆了的血管,还可能出现动脉夹层,短时间内就有致命风险。
血管硬化不可避免,“软回去”也不现实,但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放缓其硬化速度,减少危急情况的发生。
这样做,可以防住六成血管病
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60.5%的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归因于没有达到以下7项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若日常生活中努力纠正过来,完全可以避免发病。
戒烟: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并刺激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控制体重
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体质指数(BMI)超过24为过重,超过28为肥胖。每个人都应尽量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经常运动,合理饮食
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脂、血压和体重效果明显,还可舒缓压力,愉悦身心。
日常饮食要减少摄入盐、糖、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多吃低热量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杂粮、瘦肉、鱼类或低脂乳制品等。
控血压、血脂,降血糖
血压高时,血流对血管的冲击力增大,使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容易产生动脉硬化。
建议大家平时少吃盐,每人每日控制在6克内,多用蒸煮等烹调方法,少用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儿童、青少年也要注意血压监测和预防。
当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并形成斑块,甚至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梗或脑梗。
建议饮食以少油为原则,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尤其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奶油、黄油等。
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动脉内皮细胞容易受损,血管壁的通透性也会变差,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进而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脑梗等疾病。
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胡萝卜、芹菜、燕麦、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
休息一下,看个广告
↓↓↓
栀子花味的沐浴露
洗完一整天都香香的
点击这里进行购买!
每天两粒它,养出好血管
中医认为大蒜性辛、温,归肝、心经,其所含有的大蒜素有血管的清道夫之称。
无论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还是普通人群,每天食用两瓣蒜,都有辅助降压、扩张血管、降糖,甚至抵抗肿瘤的作用。
注意:有口苦咽干、口舌生疮、心烦胸闷、大便闭涩等上火症状时尽量要少吃或暂时先不食用。胃病患者不宜生食大蒜。
小康妹儿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