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
年的大年初五,在医院的官方微博上,在一篇神经外科医务人员过年期间坚守岗位的图片报道下,一条家属的留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不知这图里有没有焦博和王征护士长,年10月份父亲曾在神经外科四病区就医,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让家属至今无法忘怀,在这里想向他们拜年。”
(神经外科缺血性脑血管病团队)
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焦博”的,是神经外科缺血性脑血管病区的焦力群主任,大家都这样称呼他,因为“焦博”确确实实是医学博士,他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脑动脉狭窄、脑梗塞、烟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无论颅内外动脉支架或颈动脉剥脱术,他都算得上专家。
(焦力群查看患者影像资料)
刚过60的老石患一侧颈动脉闭塞的同时,另一侧颈动脉也因狭窄放了支架,然而不到一年放支架处血管又闭塞了,头发麻,说话不清,有时咬舌头。这让左侧身体已近瘫痪右侧也开始不听使唤的老石感到无助和焦虑。几经求医无果,他有些绝望了。焦力群接诊老石时也感到这一病例棘手,更感受到疾病带给老石的痛苦焦虑,但他愿意与老石一起接受挑战。他说,“这个病可以治,我不能保证让你恢复到正常人一样,但一定会让你的病情有很大改善。”老石听了“焦博”的话,眼泪当时就掉了下来。讨论病例时,焦力群和他的团队认为老石的手术确实很有难度,一般的患者狭窄或者闭塞部位很短,只要将里面的血栓清理出来就行,可老石的狭窄部位很长,里面还放过支架,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作为少有的兼顾手术与介入的神经外科医生,焦力群知道,如单纯为老石行支架术,即便能打通血管,但堵塞血管的脂类物质会被血液冲入颅内;如单纯开刀手术,因颈部切口的局限性,患者头部的情况就很难探清。而不及时治疗老石就面临着随时脑梗的风险。
(焦力群带领团队为患者手术)
神经外科集体会诊全面评估后,焦力群最终决定采用复合型手术方案:通过开刀加介入的方法,先将支架连同闭塞血管取出重新打通,够不着处则安放支架,结果手术非常成功,老石的血流状态恢复不错,老石眼睛视物清亮了,说话清楚多了,身体麻木也缓解了,还能自己坐起来了。从专业技术角度看,堵塞的血管清理得很干净,剥脱得很光滑,血管缝合得也很好;从影像上看手术接口都找不到。这让全国闻名的血管超声诊断科的华扬主任都感叹称赞。
面对远道而来求医迫切的患者,焦力群加号从不手软,半天的门诊,经常要从早八点看到下午三四点才看完,中间从不休息。难免遇到态度急躁的患者,焦力群常用幽默的话语缓和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再细致回答患者的海量问题,条理清容易懂,患者对未来的治疗明明白白。而每天下班前,焦力群习惯到病房看看患者,聊两句再走。面对网络上众多咨询患者的留言,他常常深夜下了手术才有时间回复,但也从不拖沓敷衍。
患者和同事眼中的“焦博”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他从来认为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只是他的专业百姓需要而已。
焦力群(首都医科大学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缺血性脑血管病团队学科带头人)
一直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种介入和手术治疗,包括颅内外动脉支架、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及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等,个人完成脑缺血介入及手术治疗逾例,医院开展此类手术或介入治疗。作为兼顾手术与介入的医生,负责国家卫计委CEA与CAS的培训,医院培养了技术骨干。组织并参与国内多个多中心临床研究、脑血管病急救组织化治疗、烟雾病及搭桥手术的影像学评价、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和药物治疗对比等工作,负责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酯酶机制研究),现主要负责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参加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2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项、首发基金1项。发表大量相关学术论文。先后6次组织管理多中心临床试验,-年,组织国内唯一一个颈动脉内膜剥脱与颈动脉支架的随机对照研究,参与单位6家;-年,组织北京市急性脑血管病救治的现状调查,参与单位22家;年开始,主要负责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同步开展了4个临床试验,颅内外动脉搭桥与药物治疗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参与单位17家;颅内动脉支架与药物治疗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参与单位13家;颅内动脉支架前瞻性多中心登记研究,参与单位51家;颈动脉内膜切除与颈动脉支架前瞻性多中心登记研究,参与单位53家。通过诸多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组织与管理,提高了研究负责人及其团队的管理水平。
赞赏
长按初期白癜风治疗费用白癜风有哪些类型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hl/1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