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万人,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死因,脑卒中后,大约65%的病人出现偏瘫肢体肌张力高,我们又称之为肢体痉挛,适度的痉挛是有益的,能有助于某些患者的站立和转移,或使患者的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减轻水肿,但过度的痉挛却是有害的,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者永久性肌张力高、关节挛缩、运动模式异常,影响运动功能恢复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阻碍患者康复进程,导致康复时间延长,影响预后。
为什么会出现肢体痉挛呢?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反射活动增高引起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是以牵张反射亢进为核心的运动控制紊乱所致。脑卒中后由于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失调,使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失衡,造成γ运动神经元占优势,使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作用减弱,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临床上,多出现上肢屈肌群和下肢伸肌群肌张力增高。
1、偏瘫侧上肢呈屈曲模式(肩关节后缩、下沉、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伴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并尺侧偏斜,手指屈曲内收),呈明显的上肢向内上偏外屈曲,手指屈曲内收,且内侧肌张力显著高于外侧。故表现为上肢伸直困难。俗称上肢“挎篮”姿势。
2、偏瘫侧下肢呈伸展模式(患侧骨盆旋后、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内屈、内翻,足趾屈曲、内收)。瘫痪下肢呈伸直状态,表现为屈曲困难。俗称下肢“划圈”步态。
如何评定肢体痉挛呢?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改良版该表将肌张力分为4级,使痉挛评定由定性转为定量,是应用最多的评定痉挛的量表。临床研究发现其评定上肢痉挛的信度优于下肢。
注:有1+级为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
怎样解决肢体痉挛问题呢?
良姿位摆放
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姿位摆放包括仰卧、侧卧、坐位。一般患者的体位应2-3小时变换一次。瘫痪病人最佳的体位是患侧卧位,其次是健侧卧位,而不应长时间仰卧。坐位时薄枕应放在患侧上肢下面,患侧肩往前伸,手肘放松伸直。双足平放,躯干挺直,确保患者坐于两股及紧靠椅背,髋维持90°。
注意事项:
仰卧时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旋;
避免偏瘫侧上肢长时间处于手心向下的位置,易造成肌肉痉挛;
大多数时间应保持手心向上或朝向身体对侧;
如在轮椅或平时坐位时,偏瘫侧前臂和手也要给予良好的支持;
患者坐位时,其上肢不能垂吊在椅子旁边;
患者最好选择有扶手的椅子,抬头,上身坐直,患侧上肢放在椅子扶手上或者大腿上,用枕头支撑;
脑卒中并不可怕,正确二级预防,及时康复介入,选择合适康复项目,加强临床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如有需求,请至我院康复科咨询,祝您早日康复。
康复门诊:医院门诊部三楼
神经康复:周一上午孙莉主任周一下午徐建奇
吞咽康复:周四上午莫丹周五下午王舒
言语康复:周五下午沈晓艳
认知康复:周四下午叶维
咨询
住院医院康复科二楼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hl/1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