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复旦教授都说了!茶叶能打通人体经络,我看那些天天喝茶的人有福咯”
“真的假的,还打通人体经络,听着好玄乎,不会是什么茶叶的营销宣传手段吧,让大家都去买他家茶叶啥的,而且我听说现在很多茶叶都有农药啥的,很不卫生……”
“你这小丫头片子懂什么,一点都不识货”
……
“打通经络”听起来像是一些武侠小说里的说法,那茶叶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一、茶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要说起茶的功效,很多人可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但是要说起茶能激发、打通人的经络,你可能会认为这是“玄学”,但这可是有切切实实有正儿八经的人体试验的!
目前经络学说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诊断与治疗当中,尤其是针灸。经络是经脉、络脉的总称,是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曾发表过一项论文在《定量生物学》杂志上,论文名为《茶叶激发的人体红外影像显现经络系统》。研究共召集了42名志愿者前往福建太姥山上饮用不同品种的茶叶,拍摄喝茶之后的热成像,通过热成像来分析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从而发现不同茶叶对应的经络有“极其明显的规律”。
不过,这一研究存在很大的争议性,喝茶究竟能不能打通、激发人的经络,还是一个问号。
第一个争议点:样本量少。
研究团队在初步测试中让志愿者通过双盲实验-重复喝茶来报告感受,召集了24位体感通透的志愿者来参与。志愿者在不被告知茶种类的情况下,一同饮用同种茶,并各自记录下自己发热的部位。
第二个争议点:体温上升可能是人体温度固有变化?
喝完不同的茶后,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温会上升,并且这些部位刚好由人体的12条经络所连接,同时这12种茶怡好对应着12条经络。
第三个争议点:经络之说始于《黄帝内经》,六大茶类是近几十年根据茶的发酵程度划分,两者相隔两千多年,为何能建立一—对应的关系?
论文作者之一,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辉称,该茶具有众多健康益处。
而在“梵金茶事”微店客服发给的说明中,明确提到此款茶能“预防和治疗肾脏相关病变、脊髓和脑部疾病,预防老年痴呆”。这种茶的售价相对较高,克约为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其学术身份,李辉教授在商业领域也有所涉足。通过查询,发现“黄茶梵金髻”所属公司,股东之一便是李辉。
确实,中国的茶文化是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喝茶对人体确实有诸多好处,包括提神醒脑、抗氧化、助消化等。但任何事物都有度,过量或不当的饮用都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声称茶叶具有特殊功效或能治愈某种疾病的说法,我们更应持谨慎态度,理性看待与之相关的商业宣传和健康说法,不要盲目相信。
二、茶叶里全是农药,喝了会中毒?
我们知道茶叶在种植过程中难免会用农药来杀虫,制作过程中也会混入灰尘,所以很多茶友都觉得,洗洗茶便能洗掉上述有害物质,但是小编今天要说的是:灰尘可以洗掉,农药却是怎么也洗不掉的!
农药洗不掉?那我喝茶的时候不就把农药也喝进去了吗?那我会不会死掉啊?别急别急,小编喝了那么多年的茶,都没有听说过有谁医院的。那么问题来了,茶叶上的农药到底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呢?看来小编还是很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啊!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到一个常识,那就是,农药是脂溶性的物质,而不是水溶性的!用水是不能把农药给洗掉的,同理,农药也不会融进茶汤里。所以平常我们喝茶的时候,是不会喝到农药的!
√其次,我们喝的是茶水,而不是茶叶!既然用水无法把农药泡出来,那么我们喝的茶水里面是不会有农药的。除非你把茶叶嚼着吃进去,那么农药也会跟着吃进去。
√最后,检测茶叶的农药,是把茶叶磨碎之后检测茶叶的固化物,这样一般都会检测出有农药,因为茶园都会使用农药来防治害虫。但是检测茶汤的时候,是检测不出农药的。
三、喝茶不仅能让我们在浮躁忙碌的环境中,获得一份沉静和自在,还能在无形中调养身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喝茶能从多方面促进健康。对于喝茶的益处,不少研究已经给出明确结果:
●饮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院原副院长顾东风团队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经常喝茶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尤其对于长期坚持喝茶习惯的人群、男性以及喝绿茶者,健康获益更为显著。
●饮茶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年,刊登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等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50多万成年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一般人每天喝绿茶,可预防2型糖尿病;已有糖尿病的人经常喝绿茶,全因死亡风险可明显降低。
与从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都喝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8%。与从不喝茶者相比,每天都喝茶的患者全因死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分别降低了10%和12%。
●饮茶使中风风险变低
年,刊登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一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做了人的分析,包括从不饮茶的人;非每日饮茶的人;每日饮茶的人。平均随访11.1年后,研究结果显示:
偶尔喝茶、每周喝茶、每天喝茶,随着饮茶频率的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渐呈下降。与从不饮茶的人相比,每天饮茶能降低8%的脑卒中风险。
●饮茶能降低痴呆风险
年4月,来自医院的郁金泰团队开展了一项针对超37万名参与者、为期9年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喝茶的人相比,喝茶可使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16%;此外,茶的饮用量与痴呆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联,即最佳摄入量为3杯/天。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子刊上。(*1杯≈毫升)
研究显示,喝茶与降低痴呆症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总体来看,与不饮茶的人群相比,饮茶者发生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了15.9-18.1%。
四、喝茶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同体质的人群所喝的茶也不尽相同。
▲未发酵茶(绿茶如龙井、碧螺春、毛尖等)具有清热、利尿、生津等作用,但因为偏凉,胃寒或有慢性胃病人群不宜饮。
▲半发酵茶(青茶如铁观音、乌龙茶等)、全发酵茶(红茶)和后发酵陈茶(黑茶、普洱茶)有消食去滞、助消化、提神等作用,这些茶性味平和,比较适合大多数人群。
当然,喝什么茶除了要看体质之外,也要看习惯。即使体质不太适合,但如果喜欢喝某种茶,也可以少量、适当地喝一些。
喝茶也要与季节匹配。春夏两季,可以喝绿茶和乌龙茶,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秋冬季节,适合喝红茶或普洱茶,这两种茶是温热性质的,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
五、茶叶作为一种食品,也会有保质期。但是,茶叶是否过期仅仅依靠日期并不准确,并且过期了是否能继续喝,同样还需要根据一些方法进行判断。那么,要判断茶叶是否过期,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以下这三点进行检验,弄清楚了再喝不迟。
※观察茶叶是否受潮发软
如果茶叶放在潮湿环境,哪怕没有拆封,茶叶也可能会受潮导致发软,而如果是同时还过了保质期的发软茶叶,大概率内部已经充分变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饮用。
※我们可以看茶叶表面是否发霉
发霉是茶叶变质的明显标志,我们在拆开茶叶后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其内部是否有霉菌情况,如果有白色霉菌,一定要及时丢掉不要再喝,这种发霉的茶叶一般含有较多毒素,饮用后可能对人体带来不良影响。
※如未拆封,可以闻气味是否发霉或变质
如果茶叶是未开封的,直接将包装拆开后闻一闻气味。如果没有异味或者霉味,那么茶叶依然可以饮用。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未开封的茶叶都可以喝。
因为即使茶叶未开封,超过保质期后,茶叶内部仍然可能产生厌氧性细菌,没有氧气同样可以变质。
当然,也并非所有茶叶都会变质。有些茶叶反而可以越存越香,比如普洱茶。只要保持干燥的环境,足够干燥保存,普洱茶可以放置10到20年甚至更久而不会坏掉。这需要说明的是,普洱茶是一种特殊的茶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能和发酵性质,因此适合长期储存。
市面上也存在三种茶叶,过了保质期也不建议饮用。它们分别是乌龙茶叶、红茶叶以及绿茶叶。这三类茶叶的保质期通常都不太长,只有1到2年左右。
并且由于这些茶叶因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空间有限,厂家在灭菌处理、烘干和密封包装上可能没有那么严谨,茶叶可能在密封前还残留水汽,干度较低,容易滋生细菌。因此,超过保质期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不建议再饮用。
最后,饮茶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茶叶,并遵循“适量为宜”的原则。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hl/1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