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3488.html
冬季寒冷、干燥,皮肤、内脏小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容易升高,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季节。
冬季血压明显高于炎热的夏季,其中收缩压变化最为明显,平均相差8-10mmHg。作为高血压患者,在冬天,应密切监测血压,并遵医嘱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坚持降压治疗,预防急性心梗、心绞痛、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塞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证据表明,坚持服药,降压达标,可显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保障血管安全,例如,降压达标的情况下,可使脑卒中风险下降40-50%,可使心肌梗死发病风险下降15-30%,可使心力衰竭发生风险下降50%。从而大大减少患者因中风而致残、因病致穷、甚至导致危及生命的风险。
家庭血压监测可以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建议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每日早晚各测一次。一定要认真测量,记录,以便在冬季更好监测血压,保证血压平稳。医院复查时,带着自己的血压监测结果记录。
家庭血压测量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测量血压的次数不宜过频。
有些人测量次数太多,易产生焦虑。有的患者半夜用闹钟唤醒起来测量血压,破坏了夜间的生理状态,测量出来的血压值,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夜间血压,故这种方法不可取。同时,由于夜间睡眠不足,也会引起血压的升高。不要过分计较某次的血压高低,血压本身有昼夜节律变化、季节变化等。不要因自测的几次血压值的高低来随意自行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这样不利于血压稳定,应由医生根据病人平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定期随访,可为患者的血压保驾护航。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基本是无法根治的,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如果继发性因素可以解除,血压有可能能恢复正常而不需要药物治疗。所以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非常重要,病情较重的患者应每1-2个月随访一次,病情较轻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方便观察降压效果,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强化健康生活方式,检查是否有器官损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早期防范。
冬季寒冷,血压容易升高和波动,密切监测血压,及时与医生沟通,平稳降压,远离心血管危险事件。
降压药是按需服用?还是长期服用?高血压一般是终身疾病,降压药需坚持长期服用,才能保持血压达标,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如果你还有很多疑问,及时和我们的医生联系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jc/18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