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重要保健功课。但是,除了我们熟知的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还有一种脑卒中“潜伏”很深,这就是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大脑深部的小穿支动脉发生病变,形成血栓或微栓塞导致血管闭塞,最终形成腔隙性软化病灶。是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多患高血压病。
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因为病灶主要在微细血管,虽然梗塞多发但面积很小,不足以引起运动、感觉、认知功能的严重障碍,早期症状不明显,且诊治及时多数两周内可完全恢复。因此,该病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等症状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积极寻找原因,对危险因素进行治疗是预防腔隙性脑梗死重要措施。
腔隙性脑梗塞的潜伏期较长,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病。比如血压、血脂高的人,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下降,小动脉很可能“悄悄”变硬变窄,逐渐发生闭塞。由于腔隙性脑梗死是深穿支小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些血管大多属终末支,一旦梗死形成,侧支循环极难建立,所以临床上虽患者症状较轻,但不易恢复,应重在预防,糖尿病、吸烟等对微小血管的不良影响,也是重要的诱因之一。此外,颈内动脉出现斑块、狭窄等病变时,同侧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的几率也会大为增加。所以积极地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在治疗上述疾病的同时,节制烟酒不良嗜好不容忽视。
合肥白癜风医院北京有哪些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jc/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