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高龄的老人,如果还带有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风险就更高。今年一开春,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就接诊了一位这样的患者。
80岁的刘大爷午觉醒来,刚一下地就因为肢体无力跌倒在地上,家属闻声急忙前来搀扶,发现他左侧的肢体用不上力,家属马上意识到刘大爷是患病了,赶紧拨打“”急救电话,17:00医院急诊,当值的神经内科一病区急诊一线秦世杰主治医师迅速接诊了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及查体快速判断患者是患了急性脑血管病,立即启动了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急诊CT、急诊采血化验、评估溶栓,不到10分钟患者就被送到了神经内科一病区的溶栓病房。
病区的褚丽芳主治医师得到通知已经在病房严阵以待,不敢有片刻的耽误,经过评估,这位老人患有心房纤颤,是醒后卒中,很遗憾已经超过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时间窗,老人目前呼吸急促,伴有意识障碍,可能是大面积脑梗死,不积极抢救会有生命危险,请示上级医师,庄向阳副主任医师考虑患者来院比较及时,还有动脉溶栓或取栓的机会,时间就是大脑,为抢救生命值得冒险一搏。唐蕊副主任医师电话请示赵明哲主任,主任指示立即请神经外科三病区会诊,神外的杨磊主治医师经过与家属的积极细致沟通,家属十分配合治疗,毫不犹豫签署了手术同意书。万事俱备,立即开展急诊介入手术,争取开通血管、抢救生命。患者高龄、病情危重,手术风险巨大,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工作的严臻泉副院长也心系危重患者的病情,顾不上下班回家,亲自坐镇督导。卒中救治团队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挽救患者的生命。
介入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
手术过程十分顺利,脑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闭塞的血管给予动脉溶栓及取栓治疗,并且在狭窄的血管处放置了一枚支架,复查造影显示病变血管成功开通,血流恢复良好。经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较前平稳,并且神志清醒,可以回答问话了。
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经治疗成功开通
手术结束已经是晚上了,看到患者病情好转大家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绷紧的神经放松下来才感觉到已经饥肠辘辘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好转就是每位医护人员最大的愿望。
神经内外科联合查房
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恢复
经过积极治疗,刘大爷已经可以在家属的搀扶下行走,老人正在日益康复!
医生提示:
如果您所患的疾病是急性脑梗死,医生有可能根据您的病情选择以下治疗方法中的一种:静脉溶栓、动脉取栓、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桥接)。每种方法都有其益处和风险。
1.静脉溶栓:通过静脉给药,用药物溶解血栓。如果血管再通,可以避免严重的瘫痪和死亡。静脉溶栓可以使32%的患者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这种治疗最主要的风险是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脑出血,发生率是6%,有时出血会导致死亡。
2.动脉取栓:通过导管,用取栓器取出大血管内的血栓。动脉取栓可以使44%的患者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这种治疗最主要的风险是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脑出血,发生率与不取栓无差别。也有可能导致新发梗死,发生率是3%。
3.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桥接):先静脉溶栓,再动脉取栓,促使大血管再通。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可以使34%的患者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这种治疗最主要的风险是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脑出血,发生率与单纯静脉溶栓无差别。也有可能导致新的梗死,发生率是3%。
以上方法有各自的适用人群。医生会根据专业知识做出判断。就患者群体来说,医生为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潜在益处远远大于风险。但是,对具体患者来说,是否接受这种治疗需要个人决定。
医院中心院区神经内科一病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1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