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十病区治疗特色及临床研究方向南院-15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PSD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0-60%。PSD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和社会功能造成极大危害,及早发现并给予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精神状况,神经功能恢复,节省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卒中后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心境低下和兴趣丧失。分为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两型。轻度抑郁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易激惹。
关于PSD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生物学机制假说和反应性机制假说。其中前者包括卒中病灶机制、单胺神经递质机制、细胞炎性因子机制和基因多态性机制;后者认为PSD是社会心理生物因素作用的结果,越是年轻的病人发生PSD的机率越大。
虽然很多卒中患者都合并卒中后抑郁,但在临床上,能被识别出是卒中后抑郁并不多见。因为PSD患者更多表现为缺乏主动性,情感淡漠或精神运动性迟缓,对疾病复发的担心更多,而悲观厌世或自杀观念较少,常会被家人和医生认为是卒中本身所致,或者认为是对卒中后残障的正常反应。比如很多PSD患者表现为睡眠障碍或者疼痛,患者常主诉头痛或周身串痛,疼痛常不能用某种躯体疾病来解释,且多在情绪不好时明显。还有的PSD患者有精神运动型迟滞,不主动与人接触,怕见街坊邻居,不愿意亲友来探视,不主动进行康复训练,甚至吃饭都需要反复催促。因而需要专门的医师识别与诊治。
醒脑开窍针法是国家名老中医、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创立的治疗中风及其并发症的一种特效针法,疗效已经过大量的动物、临床试验证实,己在临床运用40余年,得到了良好推广,受到患者一致认可。醒脑开窍针法以“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为指导,认为广义的神是指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精神意识以及肢体的感觉运动。“窍闭神逆,神不导气”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缺血性中风后抑郁发生在“中风”病后,为“因病致郁”,或因藏神之脑直接受损,或因偏身不遂、语言不利而致伤神,症以“中风”与“郁证”并见。结合“中风”、“郁证”二者病机,中风后抑郁病位在脑,表现脑神不用。不同于针剌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的传统配穴方法,醒脑开窍针法选穴精简,取穴以阴经穴、督脉穴为主,起到“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标本兼治之效。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心包,顾名思义,为心之包络,是心的护卫,内关系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会阴维脉,主“烦心,……,失智”、“喜笑悲苦”,因“心藏神,脉舍神”、“血者,神气也”,所以内关穴调节心、血、神的作用较强。故在“醒脑开窍”针刺处方中首先针刺双侧内关穴,并施以泄法,以调气和血,宁心安神。水沟、百会、印堂三穴均位于督脉循行线上,是临床治神的要穴。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是“阳脉之海”,《医学入门》也提到,“并于脊里”,督脉上行入脑达颠,与脑、髓密有切联系。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是足三阳经、足厥阴肝经、督脉等多经之交会部位,督脉循行入脑,上巅与足厥阴肝经相会,且任督二脉相接,与冲脉为同出一源。印堂为经外奇穴,位于督脉的循行线上,可调节督脉经气,,又可强壮肾气肾精,充养髓海。故针百会、印堂可调整阴阳,平肝熄风,填精补髓,醒神开窍。有研究表明,针灸刺激百会穴、印堂穴可通过降低5-HT的代谢,相对增加5-HT总量,并协调去NE与5-HT之间的平衡来发挥抗抑郁作用。人中又称为水沟穴,有调督开窍,健脑宁神之功。针刺人中穴可作用于病变部位,醒神开窍,调神导气,进而通过促进与精神相关脑组织区域的恢复、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给患者带来的信心,均有助于抑郁状态的好转。三阴交,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调补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的气血,健脾则顽痰易去,调肝则肝气郁结易散,益肾则肾精充足、脑神得养,使达到补充先后天之本,祛本虚之过。研究表明针刺三阴交穴可以改变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改善抑郁焦虑症状。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而且没有西药治疗的副作用,在调节患者情绪情感的过程中还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该针法是十病区的特色疗法,收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