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上发布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年到年中国34个省的人们前25位死因变化,以及导致死亡的高危因素。其中位列前三位的依旧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今天王药师就来跟大家谈一谈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脑卒中,即我们老百姓所说的“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性疾病。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出血性脑卒中即我们常说的脑出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比如脑梗死的发病率能占到脑卒中发病的80%左右,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虽然低,但脑出血导致的死亡率却很高。
那到底什么是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呢?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包括可干预的因素和不可干预的因素。首先我们来看看不可干预的因素有哪些。
1.年龄:年龄是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卒中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5岁以上每增加10年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倍。
2.性别:流行病学显示,男性比女性患病的风险高约30%。
3.家族史:脑血管病家族史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父母双方直系亲属发生卒中或心脏病时60岁,即为有家族史。
4.种族:不同种族的发病率不同,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社会因素如生活方式和环境,也可能起部分作用。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不可干预因素,但还是可以在可干预因素上“下点功夫”的。那可干预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高血压
对于首次发现高血压的患者,应复查以明确高血压是否持续存在,并注意测量方法要正确。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应该根据降压目标进行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措施和药物措施。首先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应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控制血压。如果在生活方式改变后血压依旧无法控制,则要进行药物治疗。
2.心脏病
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的患者高2倍以上。其中房颤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所以建议:①成人(≥40岁)应进行定期的体检,做到早发现;②已经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专科医师,做到早治疗。
3.糖尿病
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II型糖尿病患者患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甚至是6倍以上。在进行糖尿病治疗时,我们的目的是:
①纠正体内代谢异常;
②消除症状,防止急慢性并发症;③防止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胰岛素β细胞损伤;
④恢复正常体重和体力,维持正常的社会活动。
4.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规模的二级预防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预防治疗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但是又有另一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低时(<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
所以我们建议:①应根据患者有无卒中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血脂水平来决定治疗的方式。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治疗血脂异常的首要步骤,也是必须贯穿治疗始终的;②而对于已有卒中或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以及家族性高脂血症的患者,应定期(3-6个月)进行血脂监测。
5.吸烟
吸烟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卒中的危险性。
所以我们建议:①家属、社区及整个社会全员动员戒烟;②建立无烟区,定点供吸烟,减少被动吸烟者。
6.饮酒
过量饮酒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酒精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卒中的增加,包括升高血压,导致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
所以我们建议:①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0-30g;②女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15-20g;③孕妇应该忌酒。
7.颈动脉狭窄
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在狭窄程度为50%-99%的人群中,卒中年发生率为1%-3.2%。
所以我们建议:①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应选择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或他汀类药物治疗;②对于重症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8.肥胖
肥胖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这与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有关系。所以我们建议:肥胖者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减肥,把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有明显的相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μmol/L就可以认定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以我们建议:可通过将叶酸5mg(每日三次)与B6(每次一片,每日三次)、B12(每日一片)合用,降低血浆中半胱氨酸水平。
10.缺乏体育运动,久坐的生活方式。
规律的运动锻炼和动脉粥样硬化呈反向关系。研究显示,体育活动能够降低卒中或死亡的风险。所以我们建议:成年人(部分高龄和身体原因不适者除外)每周都至少进行3-4次适度的体育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45分钟。
最后,随着目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脑卒中的预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做好预防,远离卒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