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主要是体内血糖偏高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后,需要坚持每天测量血糖,而且测量血糖的时间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点。
在测量的过程当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测量的数值,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人就有诸多疑惑,那么这两个数字到底哪一个更加重要?
01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一文告诉你答案
空腹血糖对血糖的影响
所谓的空腹血糖,一般是指禁食8~12小时的早晨取血检测的血糖值,空腹血糖反映的是患者基础血糖的数值。
当然也代表着人体胰岛素的基础分泌情况,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是人体血糖的基础值,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偏高的患者,餐后血糖也会偏高。
餐后血糖对血糖的影响
我们所说的餐后血糖,一般是指进食后2小时测量的血糖值,这个数值反应的是咱们身体对高血糖的调节能力,直白一点说,就是看一看患者,身体能在多少的时间之内把体内血糖恢复平稳状态。
在医学临床上,餐后高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联,主要是因为餐后血糖的剧烈波动,导致心血管疾病病变,餐后血糖越高,出现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就越高。
总而言之,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同样重要!空腹血糖就相当于血糖的“基线”,这个数值若是降不下去的话,餐后血糖会偏高的概率就会增大。所以,这两者的测量都需要重视起来,不能厚此薄彼。
如果你的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稳定,医生可能还会要求患者再加上一个睡前血糖测量,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病情,会选择把降压药加大剂量,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夜间低血糖的出现,所以这个时候,睡前血糖测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02血糖明明控制得很稳定,为什么还是有并发症?
很多人并不知道,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蛋白的影响是一样的,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判断一个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好或者是不好,主要还是看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
如果空腹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但是身体当中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9%,这也足以证明糖尿病患者还是属于高血糖,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就容易导致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眼病等并发症,甚至严重的会导致心肌梗死、脑中风等高危险的并发症。
所以生活当中,控制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人体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家里的老年糖尿病人,如果可以更好的控制好血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出现,从根本上就改善了很多心血管疾病,比如常见的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所以,高血糖患者,在生活当中,要改变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病情的稳定更有帮助,千万不要忘记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