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式吸痰管在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石磊沙玲徐妍妍沈小芳
————————————————
作者简介:
石磊,本科,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工作
沈小芳,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
目的探讨象鼻式吸痰管对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神经内科80例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型吸痰管,观察组使用象鼻式吸痰管,对比两组吸痰管吸痰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
结果象鼻式吸痰管一次性痰液吸净率94.05%,普通吸痰管一次性痰液吸净率61.52%。象鼻式吸痰管气管黏膜损伤率3.57%,普通吸痰管气管黏膜损伤率20.38%。吸痰效果:象鼻式吸痰管优于普通型吸痰管,气管黏膜损伤率低于普通型吸痰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象鼻式吸痰管具有更好的吸痰效果且黏膜损伤发生率大大降低,值得推广。
象鼻式吸痰管,脑卒中,非人工气道,吸痰效果。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1]。一般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因患者病情危重,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故加强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吸痰是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极其重要的一项护理操作,是排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的有效且必需的方法。在吸痰过程中,吸痰管的选择值得重视。本科室引进象鼻式吸痰管,在吸痰效果及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方面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科重症室年10月至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经临床头颅磁共振或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②年龄50-90岁;③排痰无力及无法有效咳痰患者;④痰液粘稠度(+)-(++),痰液粘稠度评估见(表3)[2]。排除标准:支气管扩张咯血,肺部出血不适合行吸痰术患者。按入院先后排序第1-80位患者,排序为单数者为实验组双数者为对照组,记录进入监护室前三天吸痰情况,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6.3±3.10岁,3天内共吸痰次;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69.35±1.01岁,3天内共吸痰次。操作者均为神经内科年资5以上专科护士、两组病人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1.1方法实验组40例采用某牌象鼻式吸痰管,对照组40例采用某牌一次性聚乙烯材料吸痰管。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非人工气道护理常规进行供氧及气道湿化,评估痰液粘稠度,按规范进行气道湿化[2](见表3),保持痰液(+)-(++)较易吸出状态,通过翻身拍背、雾化、多频震动、体位引流等方式促使痰液排到大气道或喉部,易于吸出。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一次性痰液吸净指15秒内吸痰一次吸净痰液,即听诊肺部及大气道痰鸣音明显消失及血氧饱和度回升,气道黏膜受损通过观察是否有血性痰或带有血丝的痰判断[3]。
1.2.2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其中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实验组共吸痰次,一次性痰液吸净次数为,黏膜损伤率3.57%,对照组共吸痰次,一次性痰液吸净次数为,黏膜损伤率20.38%(见表1、2)。
3.讨论
3.1吸痰在脑卒中患者气道管理中的重要性
脑卒中的发病率每年递增,肺部感染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显示肺部感染并发症达20%-40%,有效排痰是延长病人生命,有效控制感染的一大措施[3]。吸痰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常见并发症有低氧血症、肺不张、感染、呼吸道黏膜损伤、气管痉挛等[4]。国内外均有资料证明,吸痰是临床工作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并且它的正确、安全、与否是呼吸道管理的关键[5-7]。
图1象鼻式吸痰管
3.2象鼻式吸痰管的优势
象鼻式吸痰管头部为卷边象鼻形(见图1),靠近远端的四个通气孔根据管径大小按公式严格计算而设置,其孔径大小及距远端距离均与管径成直接对应关系,排列错落有序。一方面象鼻形的头部不易嵌顿到气道黏膜里,减少黏膜损伤;另一方面较普通吸痰管,象鼻式吸痰管在相同负压下吸力更大且均匀,吸痰范围半径也相应扩大,清除痰液更彻底;此外,临床操作中痰液较粘稠时,即痰液(+++),使用普通吸痰管易发生痰液堵塞吸痰管现象,而象鼻式吸痰管依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定理,在吸痰时,痰液经由象鼻形头部被吸出,气体经由四个小孔产生纵向作用力,使得导管远端不断震荡摆动,有效避免了痰液堵塞吸痰管。而且象鼻式吸痰管不需旋转吸痰管即可将痰液吸净。
3.3普通吸痰管存在的问题
普通吸痰管由于头部无卷边,吸痰过程中如果吸痰管的位置不合适,吸痰管的头部易嵌顿入气道黏膜,不易将周边痰液吸出,且易导致黏膜损伤。普通吸痰管只能将靠近吸痰管头部的痰液吸出,不能有效清除周边痰液,导致吸痰不彻底,而缩短吸痰间隔时间,增加吸痰次数,频繁的吸痰刺激不仅导致气道黏膜损伤,还会引发恶心、咳嗽增加患者不适,甚至导致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8]。此外,由于普通吸痰管管头及侧孔设计的原因,在操作规范中要求旋转吸痰管[9],但临床操作中即使进行旋转操作,吸痰管头部是否也随之旋转无法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吸痰效果,也繁琐了护理操作流程。痰液较粘稠时普通吸痰管还容易发生吸痰管堵塞现象。
3.4掌握临床最佳吸痰时机[10]
临床上更有效的吸痰除了使用象鼻式吸痰管还要掌握最佳吸痰时机即:①痰液到达大气道或喉部,可在大气管分布区域听诊到痰鸣音甚至不用听诊器即可闻及明显喉鸣音。根据痰液粘稠度的性质决定滴入湿化液的量及频率,保持痰液(+)-(++),通过翻身拍背、雾化、多频震动、体位引流等方式促使痰液排到大气道或喉部;②清晨为最佳吸痰时间,清晨吸痰可使肺部经过一夜后进行一次充分扩张,增强肺功能,且清晨空腹情况下进行吸痰,可减少因恶心、呕吐引起的返流误吸,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③鼻饲营养液或药液及口腔护理前吸痰,同样可减少因恶心、呕吐引起的返流误吸;④对于牙关紧闭的患者,可使用口咽通气管,易于吸痰管伸入口咽部及大气道处。
综上所述,头部为卷边象鼻形及独特侧孔设计的象鼻式吸痰管,不仅具有普通吸痰管可以简洁、方便地将患者的痰液吸出的优点,还可以提高一次性痰液吸净率,从而使得吸痰频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反复吸痰对患者气道粘膜机械性损伤,降低了因频繁吸痰刺激引发恶心、咳嗽甚至导致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8];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沈小芳,沈艳婷,汪琪,王久萍.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痰液湿化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15:43-44.
[3]韩春红.脑卒中病人适宜吸痰方法的探讨[J].北方药学,,06:56+55.
[4]吴惠平,罗伟香.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5]李颖.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研究,,11.
[6]DaDaltL,BressanS,MartinolliF,etal.Treatmentofbronchiolitis:stateoftheart[J].EarlyHumDev.,89Suppl1:S31-6.
[7]SalemMR1,KhorasaniA,SaateeS,etal.Gastrictubesandairwaymanagementinpatientsatriskofaspiration:history,currentconcepts,andproposalofanalgorithm[J].AnesthAnalg,,(3):-79.
[8]钟运露,李培珍,刘远玲.不同体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J].上海护理,,06:5-8.
[9]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沈小芳,王清.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呼吸道管理路径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0:-.
欢迎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