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3日—26日,第二届中美护理管理高峰论坛暨全国护理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培训在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苏州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华护理杂志社主办,得到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会议以“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旨在搭建中美在静脉治疗护理管理的交流平台,并为有志于进行该领域研究的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了关于研究课题申报、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开幕式由江苏省护理学会霍孝蓉理事长主持。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护理杂志社姜小鹰社长,中华护理学会刘华平副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吴欣娟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滕伯刚教授,美国静脉输液治疗协会(INS)首席执行官MaryAlexander,INS实践标准委员会主席LisaGorski,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金静芬主任等知名专家做了专题演讲。来自全国部分省市护理医院的余位护理管理者参加了会议。
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姜小鹰教授,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林元先生致开幕词。大会为“静脉输液护理专项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评选竞赛”的获奖选手进行颁奖。此项竞赛活动共有项研究方案参赛,经过3轮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24项方案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
中华护理学会姜小鹰副理事长做了题为《临床护理与科研创新》的演讲,指出科研是促进知识更新及推动专业发展的手段,提高护理科研能力是加强护理学科建设的基本要素之一。她强调现阶段的护理科研包括护理理论的探索与创新、护理实践方法的改进与提高,特别是运用可靠的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指出研究者不仅要有创新精神,还要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临床护理小发明有大作为,并对研究项目选题来源做了指导。
中华护理学会刘华平副理事长做了题为《质性研究论文写作常见问题》的主题演讲,从质性研究的特点、适用领域、写作原则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建议研究者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自身特质选择研究的方法。
厦门大学滕伯刚教授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要点与技巧》的精彩演讲,总结了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结果,解读了年申报情况,对申报年基金项目做了技术指导。滕教授强调创新是国家基金的灵魂,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过程中,应将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结合,在研究项目的选择上,应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激励源头创新,找准问题,严把选题关、内容审查关、形式审查关,充分自信并坚持不懈!
美国静脉输液治疗协会(INS)首席执行官MaryAlexander女士与实践标准委员会主席LisaGorski女士,对《静脉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讲解。她们从INS的5个基本任务入手,强调应用循证护理优化标准,整合最新研究,将证据转化为实践,利用最佳证据与科研成果指导实践,以降低临床实践过程中风险。就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渗液、漏液及感染等常见问题,对《静脉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中华护理学会吴欣娟副理事长以《静脉治疗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为题为与会代表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她首先说明静脉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指出要保证护理品质需要规范的质量控制。推荐与会者认真研读我国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推广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并从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监督考核、培训落实、推进信息几个方面对静脉治疗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强调管理是落实标准的关键。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金静芬主任委员做了题为《专业化团队在静疗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的报告,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常见的棘手问题为切入点,强调中国静脉输液团队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国际化、规范化、技术化的完善。金主任以浙江大医院静疗团队的发展历程为例,提出团队建设依靠制度的完善、标准的建立、流程的细化;同时也提出近年来科学化的工作模式与国际合作,将“保护静脉、安全输液”的口号落实到实处。
中华护理杂志社曹作华副社长、王红丽主任、李晓宁副主任、谢贞编审等围绕期刊审稿流程与论文评价原则、护理科研设计与资料收集、研究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科研论文的撰写要点及实例分析等主题,结合大量论文实例,向与会代表做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指出了护理科研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易入误区,并针对如何修正此类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闭幕式中,曹作华副社长总结了会议内容的5个亮点,即《静脉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解读、专科新进展、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基金项目申报、静脉输液专项研究方案评选;并对年中华护理杂志社系列期刊的专题策划、报道重点,以及学术活动安排进行了宣讲。中华护理杂志社将继续致力于为广大护理同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读者、作者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
点击左下角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泉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