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9日是第十二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卒中”。
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治?想知道答案,先来看看这个小短片吧↓↓↓
想了解更多关于脑卒中的知识,继续往下面看看吧!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4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中年人群占近50%,而在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中年人群占比高达60%以上。脑卒中对我国中年人特别是劳动力人群形成了严重威胁。
脑卒中有什么先兆?
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剧烈头痛;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等症状。
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患者忽略。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脑卒中的来临,医院求治,不可延误。脑卒中怎样预防?
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规范化开展脑卒中诊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具体措施包括:
①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
②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③加强体育锻炼;
④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
⑤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
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
⑦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本文由健康佛山小组编辑;
来源:佛山疾控、健康三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