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10690.html
灸气海穴:调理冲任,益气补肾
“气海穴”是膏之原穴,属任脉,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气海穴位于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部位,具有调经固经、益气助阳的作用。对气海穴施灸,可使人体经穴畅通,经气充溢,身心舒畅,还可促进胃肠蠕动,强化消化功能。
施灸方法
回旋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7次为1个疗程。
灸肾俞穴:滋阴补肾
“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肾的背俞穴,为肾之气输注之处,内通于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精气出入的源泉。肾气充足则人的精力充沛,体质健康,生殖力强,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旺盛。艾灸肾俞能益肾固精,为治疗肾虚证的要穴,具有滋补肾阴、温壮肾阳、补虚培元、强身壮腰、延缓衰老之功,是强身健体的常用穴位。
施灸方法
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以感到局部皮肤温热、舒适为度,7次为1个疗程。
灸脾俞穴:促进营养吸收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脾的背俞穴,是脾之气输注之处,内通于脾。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人体的营养物质吸收,都依赖于脾胃的运化输布,故为后天之本。艾灸脾俞能健运脾胃,加强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可补养气血、增强体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施灸方法
采用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以感到局部皮肤温热、舒适为度,7次为1个疗程。
灸身柱穴:调节气血,补虚培元
“身柱穴”是督脉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身柱穴即为全身支柱之意,接近肺脏,通于脑髓,能通阳理气,补益虚损,是重要的保健穴位。灸身柱穴能健脑宁神,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力,宣通肺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
每灸2~3次,每次灸20~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风门穴:宣通肺气,疏散风邪
“风门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所谓风邪之门户、出入之要道,主治一切风证,有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的功效。《经穴命名浅解》说:“出入之处为门。穴属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该穴为风邪入侵的门户,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顶痛,鼻流清涕,因名风门。”《玉龙歌》说:“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均强调风门穴可疏风解表,宣通肺气,既能治疗又能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艾灸风门穴,对预防感冒、肺结核、脑中风有显著效果。
施灸方法
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