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救治的最佳时间是4到6小时;
“时间就是心肌”——心肌梗死从发病到手术打通血管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生命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车祸、跌落、火灾、溺水,意外创伤往往又急又猛,生死就在一瞬间……
赢得“黄金抢救时间”,打通“生命高速公路”。作为嘉兴市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医院先后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多个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不断创新急救模式,推进卒中、胸痛救治体系等领域发展,为嘉兴市民筑牢生命健康保障防线。
整合!与时间角力!
早上7:00,海盐55岁的陶先生在家中突发胸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7:30分许,被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向心脏输血的冠状动脉堵塞,随即向医院转送。
7:49,医院收到消息,胸痛中心“一键启动”,胸痛中心救治小组进入临战状态。8:10,陶先生抵达,无自主心跳及呼吸,予胸外按压、电击除颤、球囊辅助通气、气管插管……20分钟后,他被送上手术台。25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堵死的大血管顺利开通。从发病到堵塞血管开通,历时分钟。
南湖区58岁的崔先生在晚上6:59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法活动,家人立即拨打,将其送至医院。
晚上7:30,崔先生抵达,卒中中心早已启动紧急救治模式,入院14分钟完成了头颅CT、血常规等检查,2分钟后接受了溶栓治疗。由于患者病情重,在溶栓的同时启动血管内治疗,晚上9点整完成穿刺,开通血管。顺利取栓后,崔先生病情逐渐好转,住院六天后即恢复出院。
以上过程都万分凶险,所幸最后转危为安。在医院,这样“不幸中的万幸”并不少见,而这些“万幸”也不是凭空而来,它来自于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日复一日的积累。
医院急诊科主任曹伟中介绍,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意外创伤是我国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脑卒中救急治疗的“黄金时间”就是宝贵的4.5小时内,一旦超过救治时间,大脑就会发生不可逆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心肌梗死患者一旦起病,随时面临着猝死,创伤患者同样一分一秒都攸关生死。
“这不同于普通疾病,可以吃药打针,慢慢调理,这是慢一分钟甚至一秒就有可能失去一条生命的‘可怕杀手’。”曹伟中说,“挂号、检验、检查、麻醉、手术……任何一个环节耽误的任何一分钟,都有可能是救命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将原本单打独斗的科室、人员、设备仪器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一键就能启动的快速且高效的救治体系。”
年1月,医院胸痛中心成立,集合心血管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力量,于同年12月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卒中中心于年2月成立,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重症医学科、康复科、放射科、护理等多学科医疗资源,实现对卒中,特别是急性期卒中,进行高效、规范救治的相对独立的诊疗单元,实现卒中救治的高质量控制和组织管理模式,于今年5月获得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称号;年10月,医院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开始创伤中心建设,是浙江省内最早签约建设的单位之一,于今年4月通过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大考,成为全国第二家“高级创伤中心”。
演练!为实战提速!
“市区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约15分钟后有7名创伤患者将至嘉兴一院,其中2人伤情危重!”
10月28日下午3点,医院急诊科电话响起,急救指挥中心传来紧急呼救,创伤中心紧急救治模式随即开启。
“2名为重度昏迷伤员,2位为中度伤员,3名为轻伤员……”急救系统及医警联动群内传来伤员姓名、初步生命体征等基本信息;急诊科护士立即对危重伤员预先挂号建卡,各创伤应急系统人员迅速到达急诊科集合待命,提前了解患者情况;检验、输血、放射、超声、心电等相关辅助科室人员、设备就位,提前和中心血站做好调血准备;麻醉手术部做好迎接群体伤员急诊手术的手术场所、人员、物资应急调配准备,准备处置困难气道;EICU/ICU做好床位应急安置……
下午3点10分左右,伤员相继送入急诊科。急诊医师和护士组成快速预检小组,急诊科副主任、外科主任等现场协助检查判断,根据伤员伤情、出血情况、生命体征等指标,进行初步检伤分类型。3名轻伤员治疗后在急诊留观室,2名中度伤员无需急诊手术,分别收入创伤病房和骨科治疗,2名重伤员中1人行急诊介入、外固定及清创手术,收入EICU,另1人需要开颅急诊手术,术后收ICU。
忙而不乱的紧张过后,所有伤员得到妥善治疗。不过,这并不是实战,而是演练,是医院每年甚至每月都会上演的应急救治演练。
“演练,是为实战提速。”医院副院长胡惠林表示,这次演练是为了更有效处置突发群体创伤,建立起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迅速、抢救有序、处置得力的应急指挥救治队伍,达到嘉兴市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大型突发创伤救治能力要求,确保创伤伤员尽早尽快得到救治,最大限度挽救伤员的生命。“平时更多的大大小小的应急救治演练,就是为了不断地细化、完善和改进,从而不断缩短救治时间。”
改造急诊科入口,设置了救护车专用通道;改造抢救区,介入室与抢救室一墙之隔,CT室就在抢救室对门,几步可达……除了人员的密切衔接,医院充分改造每一寸空间,实现救治的最短距离,把抢救时间精确到分秒,为抢救生命创造了最大希望。
有耕耘,就有收获。目前,医院胸痛中心DtoW(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最短16分钟,远低于90分钟的行业标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创伤中心运行3年多来,年平均救治创伤患者余例,其中严重创伤患者约例,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在90%以上;卒中中心在全国近家高级卒中中心单位综合排名最好成绩达到第名,静脉溶栓技术33名,年1至10月溶栓数达例,取栓数43例,同比去年增长65%。
公益!让关口前移!
“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叔叔阿姨,这句口号要记牢!”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当天上午,医院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医护人员走进南湖区新南社区,开展脑卒中科普宣传暨义诊活动,为前来咨询义诊的居民们答疑解惑,提供血糖血压测量,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有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等等。控制了糖尿病,就控制了一大部分并发心血管疾病以及相关死亡。”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专家开展联合义诊,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糖尿病健康管理知识。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医院在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同时,牢牢将公益责任扛在肩上,通过科普、义诊等公益活动,不断传递“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观念,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医院于年发起“生命缘·急先锋”公众急救技能普及项目,依托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保障项目专业化,志愿服务成员涵盖急诊、心血管内科、ICU、心胸外科、骨科、麻醉手术部等医护专家团队,以弘扬志愿精神、传授急救技能、普及健康知识、护卫公众生命为目标,走进公安、特警、部队、教育系统、农民工群体、民间救援组织、社区、企业、基层医疗机构等多系统和单位,为他们带去个性化、专业的急救技能知识。医院每周常态化开办“圣心健康大讲堂”,实现“现场+网络”的健康教育联动。
目前,医院正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完善区域应急救治网络体系,努力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积极打造省际边界医学高地,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为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嘉兴一院供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