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早上起床的时候都挺正常,上了厕所起身,左侧半身就不听使唤了,扎不上腰带,左胳膊、左腿根本动不了,当时家里没人,磕了好几个跟头…….医院救治及时,才让我捡回一条命。”日前,56岁黑龙江籍患者成先生(化名)因急性缺血性脑卒医院抢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让他至今心有余悸。
精准开辟“绿色通道”
8月26日一早7时左右,成先生在起床上厕所时突感左侧肢体无力,9点10分家人回家发现后紧急拨打了,并于9点28分将成医院急诊临床医学中心抢救。“上车即入院”,出车的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已完成对患者的快速分诊和静脉通路建立,并通知院内医护人员提前做好卒中抢救准备。
患者到院时,以急诊临床医学中心为主的多学科抢救团队早已到位,此时患者出现言语不清,构音障碍,左上肢肢体肌力0级、左下肢肢体肌力1级,医院副院长、急诊中心主任李新军,神经内科主任赵敬富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脑卒中,床旁即时血糖检查、急查颅脑CT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短短几分钟内便排除了静脉溶栓禁忌,判定患者符合溶栓指征。
签署知情同意书时,得知成先生和妻子是外地来淄打工人员,子女常年在外省,不在身边,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后,李新军立即为患者开通卒中绿色通道,采用“先诊疗后付费”制度,9点51分成功启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用药5分钟后患者症状出现明显改善,用药1小时后,患者神志清楚,肢体肌力恢复到4级,病情逐渐恢复稳定。
37分钟的提速
为什么要不断提升DNT时间?(指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给药的时间)
“急性脑梗死后,每分钟会损失万个脑细胞,因此对于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时间比什么都要珍贵。”李新军介绍说。
成先生从急诊就诊,到检查,再到溶栓,整个治疗过程仅仅用时23分钟,DNT23分钟,比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定的“黄金1小时”(医院到静脉溶栓控制在60分钟以内)标准快了整整37分钟。截止目前,医院已有2例DNT15分钟成功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记录,“DNT时间”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受到淄博市卒中联盟、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领导的多次表扬。
据李新军介绍:“自年3月高新区卒中联盟成立以来,医院共进行急性缺血性溶栓33例,平均DNT时间达到32.9分钟。”
大急诊下的卒中治疗
“在危急时刻,医院卒中治疗能够如此高效、高速,得益于院长阎敬武建院初期提出的‘大急诊’理念与阎院长的创新思维和精细化管理。”李新军副院长在采访中表示。
在建院之初,阎敬武率先提出“大急诊”概念,创新性的开创了独特的急诊设计布局:在急诊临床医学中心设置急诊影像、急诊检验、急诊药房、急诊挂号收费,满足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接诊、化验、CT检查、用药的一站式服务需求,医院的装备设施标准和功能。急诊药房内24小时储备溶栓药物,在急诊科引进的层螺旋CT与急诊抢救室紧邻,大大节省了在院内转运时间;同时,对于需要取栓的急性卒中患者开启专属通道,可从急诊科直通急诊手术室与急诊导管室,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黄金时间。
急诊科抢救室内配备的静脉溶栓床可直接显示患者体重等信息,床旁的微量泵可根据患者体重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溶栓药物剂量。为了节约抢救时间,经过反复的实践摸索,李新军在溶栓床旁配置了溶栓专用急救包,内含静脉溶栓常用耗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静脉溶栓记录本等日常所需物品,并安排急诊科专人负责。
围绕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需要,医院建立卒中绿色通道,卒中病人来院优先检查、抢救,采用“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急诊科内设立时间校对制度(实现网络时间同步)、设施设备检测制度与溶栓操作技能定期学习考核制度,不断调整、优化抢救流程,促进多个科室的无缝对接、高效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快速开通闭塞的脑血管,医院脑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
作为淄医院、高新区卒中联盟主委单位,年在“急重症一体化”急救网络的带动下,医院不断优化救治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快速、优质的诊疗服务,有力带动了周边区域脑卒中防治技术水平提升。(吴岳)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