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22/4358927.html
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ParkinsonsDiseaseDay)。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最终将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伤害。年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为:重视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什么人会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发生的原因还不清楚,但高龄老年人、有帕金森病家族史、有头外伤史,或长期接触农药以及汞、铅、锰这些金属的人会增加得病的危险。
2、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哪些?
帕金森病症状因人而异,最为显著的症状就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中晚期患者出现姿势平衡障碍,发病前后还会伴随一些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典型症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动症状,另一类是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①静止性震颤:此类症状常为首发症状,大多开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部位,静止体位时出现或症状明显。发病时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
②肌强直:患者肢体可出现类似弯曲软铅管的状态,称为“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出现断续停顿样的震颤,如同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特殊的屈曲体位或姿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③运动迟缓:早期可以观察到患者手指精细动作缓慢,如解纽扣或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尤为明显。
④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表现为患者起立困难和容易向后跌倒。有时患者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非运动症状:
①感觉障碍:早期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疾病的中晚期伴有肢体麻木、疼痛。
②睡眠障碍:夜间多梦,伴大声喊叫和肢体舞动。
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伴有便秘、多汗、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
④精神障碍:约有50%的患者伴有抑郁,也常常伴有焦虑情绪。在疾病晚期,约15%~30%的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甚至痴呆。最多见的精神障碍是视觉出现幻觉,即幻视。
以上常导致多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和工作能力丧失。
3、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能否预防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成功地找到预防帕金森病的方法。主要原因是帕金森病发病是多因素导致的,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携带某些基因会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高风险,有些环境因素(例如重金属、农业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职业暴露)会让帕金森病更容易发生,还有些患者的发病与年龄的老化也有关系。因此,不同的发病原因导致了发病途径的差异,以及临床表现上的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我们称之为异质性。异质性越高,从发病源头上解决的难度就越大。
4、得了帕金森病我们该怎么办呢?
帕金森病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病人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后不要过于紧张或悲观。随着病程的进展,该病的相关症状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通过恰当的康复、药物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而且,新的治疗方法还在不断涌现,期待从根本上控制疾病进展。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帕金森病不能被治愈,因此治疗是终生的)
①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基础,不要盲目拒绝或延误用药。每种帕金森病治疗药物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高度重视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及随病情变化的相应调整。
②手术治疗,即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主要是针对药物疗效减退且出现药物导致的运动并发症的病人,是中晚期帕金森病人获得良好生活质量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
③康复治疗,对于改善病人的运动能力、减少意外损伤、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康复治疗被认为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多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研究报道可延缓疾病的进展。
基本训练方法包括:
①放松训练:常用深呼吸法和想象放松法。进行有节奏的躯干旋转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可改善僵硬的肌群。
②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进行躯干与四肢个关节全范围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重点是屈曲肌群的牵伸和胸廓的扩张运动。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及疼痛。
③姿势训练:重点为躯干屈曲姿势的矫正,如借助姿势镜进行重力伸展训练。
④平衡训练:包括坐位和力位平衡训练,可通过重心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和正闭眼等调整训练难度;也可借助平衡板,平衡垫和平衡仪进行训练。
⑤步态训练:建议患者行走时抬头挺胸、足跟先着地,可借助姿势镜进行原地高抬腿踏步和双上肢摆臂训练,改善上下肢协调性。可通过增大步幅、增快步速、跨越障碍物、绕障碍行走和变换行走方向等方法调整步态训练难度。
⑥转移训练:包括床上翻身和平移、床边坐起、床位起立和轮椅转移训练。晚期患者应在床上定时翻身,可进行床椅间体位变换训练。
针对患者非特异性功能障碍,可以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言语、吞咽、认知、情绪等方面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一起携手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