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功能受损是脑卒中患者常见而且严重的功能障碍,32%的脑卒中患者有严重的上肢功能损害,37%的患者有轻度损害。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可导致肢体偏瘫,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运功功能康复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十分重要。
上肢运动功能控制正常的表现为:将手放到目标物时的错误下降,肩关节及躯干的代偿下降,肩肘腕关节共同运动减少及手到目标物体轨迹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上肢功能障碍的原因
肌肉无力:运动单位减少,运动单位激活率下降,肌纤维类型发生变化,快速情况下易疲劳、力量强的肌纤维萎缩;慢速情况下不易疲劳、力量弱的肌纤维肥大。
挛缩及痉挛:挛缩—缩短姿势及制动,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缩短。痉挛—速度依赖的牵张反射亢进。
运动控制障碍:异常主动肌与拮抗肌共同收缩,产生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常发生在不同肢体,共同运动常发生在一侧肢体。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1、神经功能恢复,重新出现效应器官的功能性活动;2、功能代偿,出现新的运动模式。以上两种方式均可完成功能活动,但是活动模式有很大不同。两种恢复机制,均在发病后即出现,发病10周后的恢复主要是运动代偿机制。
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测
脑卒中患者发病第2天有部分手指伸展及肩外展时,6个月后有98%的可能性达到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如果没有主动运动控制达到该功能只有25%。根据:ARAT评分,发病72h内有:手指伸展功能的患者60%可以在发病6个月完全恢复上肢的功能。
主动伸指功能是脑卒中后短期、中期及长期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入住康复科时肩关节有轻度外展及瘫痪上肢有轻度上运动神经元控制的患者手功能可以部分恢复,相反上肢没有运动控制时手功能恢复差。
康复训练
下列上肢康复治疗的训练方法应根据患者瘫痪的程度进行方案制定,严重瘫痪与轻度瘫痪的康复内容有所不同。
软组织牵伸
软组织牵伸分为短暂牵伸和持续牵伸,短暂牵伸是在训练前进行短暂的被动牵伸,可以降低肌肉张力,每次:保持20秒,放松,重复4-5次。持续牵伸至少维持20-30分钟。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应该每天按规定时间把肢体的易缩短肌肉摆在伸长的位置:肱骨内旋、内收肌;肘屈肌;前臂旋前肌;腕指屈肌;拇指内收肌。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可塑性变化,这些,变化是单纯重复训练无法实现的。上肢任务导向训练用于轻度上肢瘫痪患者,以任务或作业为导向,如够物或抓握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物体,训练须有操作的物体与目标,并且任务需要重复训练和具有一定的难度。任务练习越多,功能恢复越好,临床中大部分患者的训练量尚不足。
强迫性运动治疗
强迫性运动治疗是指采用物理手段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迫患者使用患侧上肢完成功能活动,从而使“习惯性弃用”得到了逆转。
限制躯干训练
在上肢运动功能不足的情况下,偏瘫患者常使用躯干过度运动作为代偿策略以完成最终目标,尽管躯干代偿会使患者完成某一活动,但这种代偿运动可能会伴有疼痛或长期的功能受限。限制躯干代偿可以促进患侧上肢正常的及物模式。
双上肢同时训练
每天日常生活活动大多需要双上肢参与,一侧上肢瘫痪严重影响患者从事需要双上肢参与的功能活动。一侧上肢活动与双上肢活动有不同的神经控制机制,只有通过双上肢同时训练才能获得双上肢共同参与的功能活动,例如,一侧上肢固定物体,一侧上肢操作物理,如拧瓶盖,切菜等。
双上肢同时训练可提高瘫痪上肢的功能,特别是对上肢近端功能有更有益的进步,原因可能是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是双侧神经支配,也可能是双侧对称性训练产生更大的躯干肌肉的肌电,从而促使了躯干的稳定,这对于肢体近端的控制很重要。训练时需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上肢作业。
上肢康复机器械
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初期由于肌肉力量太弱无法自主运动,这时康复机器械作为辅助器械,带动患者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康复中期患者肌肉有一定的力量却仍然无法完成运动,在避免肌肉损伤的同时加强肌肉力量。康复到后期患者已经能够自主运动,肌肉力量基本恢复正常,但仍然比较弱,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活动。此时,康复器械会自动切换到主动模式,让患者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直至能够正常运动。
文章来源:网络
整理:起翔康复
业务--
长按此专科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白癜风怎么回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