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医护工作者,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时刻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风险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几位,他们是浙医二院科研部用心创新、以新治心的胡新央;浙医二院神经内科创新进取、造福患者的楼敏;医院的“红蓝世界角斗士”卢洪胜;浙江省医学科教中心的生物安全守堤者顾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为妇儿保驾护航的守卫者袁华以及浙江大医院医院的实干家胡振华。
胡新央
用心创新以新治心
浙江省首届医坛新秀,浙医二院科研部主任,浙江省心血管诊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胡新央从医十多年,一直秉承“以患者为中心”,潜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国际最新指南及治疗进展,钻研手术技巧,不断提高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为病人解决实际病痛。她在心脏介入上主攻冠脉介入治疗,尤其是功能和影像指导下的介入手术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内首批开展FFR/IVUS影像和功能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手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功能性评价,为判断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加强了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把握。
作为长期奋战在临床第一线的心血管病专家,胡新央深知科研工作是临床工作的前沿和推动力量。自年以来,胡新央就一直从事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移植修复心肌的研究,特别是围绕干细胞移植后在心肌梗死局部的定植存活率低而导致细胞移植疗效不理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十五年来,她一直坚持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再回到基础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年开始,胡新央担任浙医二院科研部主任一职,负责科研管理工作。这些年来,她一直强调要把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倡导科研的精细化管理,秉持“明确目标,突出特色;把握重点,找准服务着力点”的理念,做好科研服务的“店小二”。在她担任科研部主任期间,医院整体科研氛围和科研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楼敏
创新进取造福患者
浙江省首届医坛新秀,浙医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
从医20年,楼敏一直致力于卒中急性期的精准医疗研究,围绕脑卒中诊疗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提科学问题、以科研成果为助力促临床精进,将自己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心得总结为论文,发表于高水平期刊,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研讨会。她带领团队研发并临床应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和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利用神经影像,实现了动静脉联合评估,并将脑血管造影与脑灌注诊断一体化,提高了脑卒中快速、精准诊断的水平,影像检查时间较常规缩短50%以上。
作为浙江省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项目方案的制定者,楼敏始终对脑卒中预防工作保持着激情与热爱,利用工作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机会,积极开展投身脑卒中的科普和预防工作。从年起,制定浙江省实施方案,规划和组织多次大规模社区居民义诊活动,联合社区对高危人群进行长期随访,医院实施督导。每年多次利用省内电视等新闻媒体(健康大讲坛、名医馆等形式)、网络媒体等进行脑卒中健康知识讲座,在省内具有广泛的患者知名度和良好口碑。
除此之外,作为省脑卒中质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楼敏近年来还长期致力于质控工作,她创新并不断改进质控模式,并建立、推广患者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医患互通互动的形式,在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院前一级预防和院后二级预防以及有效急救的健康教育,获得了医生和患者一致好评。
卢洪胜
“红蓝世界角斗士”
浙江省首批医坛新秀,医院病理科主任。
从医17载,卢洪胜日常很少接触病患。作为一名病理科医生,相伴于他的是实验室、病理切片以及病理诊断“战斗武器”显微镜。
病理科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而卢洪胜却从这红蓝世界中找到乐趣。
培养一个独当一面的病理科医生,平均需要10年。这十几年的工作带给卢洪胜的改变,就是让他从一个新手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病理科医生。几乎每一天都要超负荷工作,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做到超过例病理切片检测。每一天经过长时间的病理切片检验,卢洪胜的眼睛都是酸痛的,脑子昏昏沉沉。长期使用显微镜后,对眼睛的伤害很大,而卢洪胜在检测期间往往是接连不断的,根本没时间放松眼睛和大脑。他总说:“我们病理科负责病人的诊断,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工作尽快做好。”
从医17年,卢洪胜总共接触处理过不下10万例的各种肿瘤诊断。病理是个大杂烩,内外妇儿要样样会样样精通,这就要求病理医生比其他医生更多的付出。卢洪胜除了工作和闲暇时看书,每次的学习班也几乎场场必到。17年兢兢业业,卢洪胜的业务能力也从刚入行时的白纸一张到现在的各种荣誉与称号接连不断。他在疑难病理诊断方面具有较高造诣,擅长乳腺、泌尿生殖及淋巴瘤病理诊断,获台州同行认可。
顾华
生物安全的守堤者
浙江省医坛新秀,在浙江省医学科教中心从事公共卫生工作20多年。
传染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共卫生人员既是“侦察兵”,又是“突击队”。在20年的工作中,顾华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投身公共卫生事业,曾长期深入基层开展免疫规划工作,也曾远赴马里参加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工作,在抗击非典期间曾经连续数月奋斗在非典防控第一线,参与我国第一个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应用推广和浙江省首个疾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开发。
在工作中,顾华坚持围绕公共卫生实际需求开展工作,将提高生物安全防控能力作为落脚点,始终秉持勤奋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顾华带领工作团队,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化系统开发、公共卫生舆情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率先研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编撰出版了《实验室管理手册》、《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置手册》等工具书,建立的基于风险管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G20峰会期间用于多家实验室的自查,以及数百家实验室的现场检查,发现并排除了大量生物安全隐患,为确保我省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重大活动顺利举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顾华还热心教学工作,先后组织制定“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浙江省公共卫生人员培训计划。他还将教学经验编写成理论著作,指导基层开展培训,先后参与编写《公共卫生服务教学理论与方法》、《公共卫生监测概论》、《疾病预防控制培训管理理论与实务》等教材。
袁华
为妇儿保驾护航的守卫者
浙江省年首届医坛新秀,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功能检查科科副主任,从事临床超声医学、教学、科研工作16年,在学科建设和医疗创新发展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医16年,袁华深深扎根于临床一线,不断在超声医学领域探索、求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任劳任怨,致力于提升临床超声诊断技术,更好地服务妇儿健康事业。
袁华是一个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人。她利用休息时间,研究国内外最新进展,并把国外内先进的超声诊断技术结合本院实际应用到临床医疗中,开展多项新技术均填补绍兴市空白。8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该技术的开展,使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在产前得到及时诊断。她所开展的“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对胎儿心脏大血管空间结构的研究”,为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了客观的参考标准,能大大提高胎儿心脏圆锥干畸形的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
从医以来,袁华不仅要求自己拥有精湛的医术,还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她切实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袁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认真履行着医生职责。尊重生命,呵护妇儿,一直是她前进的动力与奋斗的目标!
胡振华
求真务实、呕心沥血的实干家
浙江大医院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浙医一院胰腺疾病中心副主任。
年11月6日,浙江大医院正医院。胡振华受浙医一院的委派,医院担任该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胡振华作为托管团队的负责人,同时又是一名肝胆外科专家,其肩上的重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医院特别是肝胆外科的学科技术水平。为此,他又兼起了肝胆外科主任一职。作为院长,繁忙的行政事务占据了胡振华大部分的日常时间。胡振华每天忙完行政事务后就一头扑在科室里,开展主任查房、MDT讨论、参与高难手术等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肝胆外科团队成功开展了鞘外法解剖性肝切除、腹腔镜胰体尾切除、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术等新技术。科室病人病种结构不断优化,四类手术不断增多,各项业务指标明显好转,专科技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浙一托管团队的虹吸效应已经显现,肝胆外科也当之无愧成为义乌市级重点学科。
在实际工作中,胡振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病人,一切方便病人”。在“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胡振华更是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指导工作。在10个月时间里,共推出了14项改革举措,不仅圆满完成各项规定动作,更是不医院服务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敢于推陈出新,领“跑”全国。其中急诊虚拟病房、轮椅热线、门诊协调办等特色项目,让医院的暖心举措和贴心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hl/1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