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卒中到底是什么?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名称很多,如“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然后,你就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都是一个病。“中风”为中医病名,多指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由于这类病的发生是脑血管出了毛病,发病突然、难以预料,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医学上也统称为“脑血管病”。
2.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
1)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血凝块堵塞脑血管而发病。
2)脑栓塞,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发病。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以及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可逆性、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的疾病,多数TIA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小时。传统的TIA定义为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不留后遗症。TIA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应引起高度重视。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
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等。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3.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脑卒中的发病率也提高了?
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最基础的原因。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上存有许多误区,如膳食、运动、嗜好等方面。这也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同具有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都可以诱发脑卒中,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统称为生活行为方式病。它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健康影响重大。同时因为它的普遍性和习以为常,许多人并不觉得生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有多重要。所以,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了“隐形杀手”。
4.脑卒中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怎么样防范脑卒中?
疾病中应重点注意以下4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
2)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4)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
3)克服不良的嗜好,应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预防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卒中(中风)风险的自我评估
作者单位:医院
责编:秋月/责校:丽侠
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hl/1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