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脑神经损伤包括脑外伤、脑血管硬化(脑溢血、脑血栓)后遗症、脑炎与脑膜炎后遗症、脱髓鞘疾病等脑血管病后遗症。脑和脑血管解剖学介绍
人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在安静状态下仅占体重2%的脑,大约需要全身供血总量的20%左右,所以脑组织对血液供应的依赖性很强,对缺氧十分敏感。脑血管的特点:动脉壁较薄;静脉壁缺乏平滑肌、无瓣膜,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形成独特的硬脑膜窦,血液与神经元间有血脑屏障,此屏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脑梗死发病率为/10万人口,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
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极大。在我国,多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在疾病谱中一直处于前三位。近期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全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10万;年死亡率约为80-/10万;城市人口患病率约为-/10万;农村人日患病率约为/10万。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关于管理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此外,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神经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中梗死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6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
市场部.8.25
中科白殿疯医院利多卡因乳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jc/1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