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原创
木棉
席艳玲席艳玲,博士,副主任治疗师、副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言语治疗学组副主委。在新疆医院从事言语语言及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教学和科研9年。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三项,参与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主编和参编专著2部。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人才工程。
脑卒中后维语和汉语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及病灶部位分析作者:席艳玲祖菲娅.吐尔迪刘鹏黄海霞王宝兰库尔班.乃木失语症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病变造成的后天习得性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功能性障碍[1]。失语症的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21%~38%[2-3],国内报道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汉语脑卒中患者产生失语[1]。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汉语失语症的特点及病灶部位的报道,但未见维吾尔语(维语)失语症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就脑损害定位明确的临床样本,分析维语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和病灶部位以及与汉语失语症的差异,为维语失语症的诊断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年7月至年5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90例。90例患者中,维吾尔族患者(维语组)45例,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20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3~77岁,≥70岁5例,60~69岁17例,50~59岁9例,40~49岁11例,30~39岁1例,20~29岁2例;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0~3学年)6例,小学13例,初中8例,高中或中专11例,大学以上7例,右利手43例,左利手1例,混合利1例;病程<3个月29例,3~12个月12例,1年以上者4例。汉族患者(汉语组)45例,其中脑梗死33例,脑出血12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3~80岁,≥70岁9例,60~69岁9例,50~59岁13例,40~49岁11例,初中10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学以上5例;右利手43例,左利手2例;病程<3个月38例,3~12个月5例,1年以上者3例。入选标准:
①诊断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
②均为单维语或汉语语种者,意识清醒能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③此次发病前没有言语功能障碍;
④不合并其他影响语言功能的疾病;
⑤不合并其他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
病例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精神病患者;
②排除合并严重记忆力、智力障碍者;
③排除合并严重视力、听力障碍者;
④排除不合作者。方法
失语检查方法:采用医院高素荣教授编制的汉语失语检查法(AphasiaBatteryofchinese,ABC)[1],并与维族医师及有关语言专家一起翻译成维语,根据维语语言特点在某些方面(复述、听字辨认)做了极少量适当的改动,但原则不变。汉语失语患者用ABC检查,维语失语患者用翻译版ABC检查。失语分类按Benson失语分类法[1];利手分右利、左利和混合利。
头颅CT、MRI检查:CT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DR-H型,MRI采用美国CE公司生产的Signa1.5T磁共振扫描机。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算维语组和汉语组中脑损伤部位累及语言中枢患者比率,采用X2检验比较二者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维语组失语检查结果与病变部位的关系45例维语组患者中,运动性失语21例(46.67%),感觉性失语2例(4.44%),经皮质运动性失语4例(8.89%),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例(2.22%),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例(2.22%),完全性失语10例(22.22%),命名性失语4例(8.89%),基底节性失语2例(4.44%);其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的患者24例(53.33%)。4例右利手患者右侧大脑半球损害出现交叉性失语,其发生率达8.83%。详见表1.汉语失语检查结果与病变部位的关系45例汉语失语患者中,运动性失语10例(22.22%),感觉性失语3例(6.67%),经皮质运动性失语4例(8.89%),经皮质混合性失语5例(11.11%),完全性失语17例(37.78%),基底节性失语5例(11.11%),丘脑性失语1例(2.22%)其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的患者36例(80%)。详见表2.维语组和汉语组中脑损伤部位累及语言中枢患者的比较汉语组中累及语言中枢的患者比维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讨论维语和汉语失语症的语言特点
同一类型维、汉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基本一致。
①运动性失语表现为非流利性失语口语,呈电报式,实质词为主,语言障碍明显,理解较好,复数障碍,阅读和书写亦有不同程度障碍。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总体上与运动性失语类似,但复述好。
②感觉性失语表现为流利性失语口语,出现较多错语及新语,理解严重障碍,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4]。经皮质感觉性失语总体与感觉性失语类似,但复述好。
③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可以看作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和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并存,非流利型失语口语,错语较明显,听理解障碍虽重,但较感觉性失语轻,复述功能保留,但不完整。
④命名性失语者表现为流利性失语口语,严重命名障碍,理解、复述、阅读、书写障碍轻。
⑤完全性失语者所有的语言功能均严重受损,大多数患者仅能发刻板单音或单词,仅理解1~2个简单指令。
⑥基底节性失语多为轻至中度口语流畅性障碍,说话费力缓慢,词与词间缺乏连贯性,构音障碍,理解轻度障碍,复述可正常,阅读及书写中度障碍。
⑦丘脑性失语多表现为低音调,语量减少,找词困难,构音中度障碍,命名和理解轻度障碍,复述可正常[5]。
维语和汉语失语症与脑损害部位的关系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语言功能区是客观存在的,在大脑左半球,不同部位的病变所导致的语言障碍有其规律性,尤其在急性期。如Kreisler等[6]的研究表明,在脑卒中急性阶段,病灶部位是决定失语症类型的主要因素,而且影像学检查支持经典的解剖定位,如左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的运动性失语症,左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的传导性失语症,Broca区前上部病变引起经皮质运动性的失语症,左颞顶分水岭区病变引起的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症,左分水岭区大面积病灶引起的完全性失语症,丘脑或基底节病变引起的皮质下失语症等。
本研究病例提示,大部分失语症由经典的语言中枢病变引起,如维语组和汉语组合计31例运动性失语中,有17例为Broca区病变引起,5例感觉性失语中,有3例左颞上回后部病变,27例完全性失语中,有23例为左额颞顶叶大面积病变,8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中,有4例为Broca区前上部病变。但维语组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的患者仅24例(53.33%),汉语组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的患者36例(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汉语失语症可能较维语失语症更符合经典的语言中枢模式。以往的研究认为,不同的语言在正字法、语音、句法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的认知策略,从而导致不同的皮质表征[7]。一系列汉语与西方语言的研究也证实,在加工汉语时激活的脑区和加工拼音语言时激活的脑区不同,除加工所有语言共同的脑神经活动外,各语言加工还有其特殊的皮质表征[8-9]。那么是否会因为维语和汉语语言特点不同而导致维族人与汉人的语言中枢略有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维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仅次于汉语所属的汉藏语系,是我国的第二大语系。维语是拼音文字,其文字呈线性一维排列,而汉语的文字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字形方面的差异,拼音文字与汉字的行、音、义的统一体[10]。而且维语的阅读和书写方向也与汉语不同,维语是从右向左横向阅读和书写的文字,汉语则恰恰相反;维语中字母有很多利用点儿的数目和位置区别字母的形式,许多字母因使用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而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有很多同音字、同音不同调的字。这些都可能导致长期使用维语与长期使用汉语者进行语言加工时采用不同的认知策略,进而导致语言加工机制和区域的不同,故引起他们失语的部位也可能不尽相同,对此目前仍鲜有文献报道。
维语运动性和完全性失语患者中,4例为交叉性失语,其发生率达8.89%,高于英文和汉语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可能与本研究中样本量偏小有关[7、10],推测他们的语言中枢也许在右侧大脑半球,可能与大脑半球语言优势侧部位的逆转,半球特殊性的逆转和遗传性有关[11]。
我国维吾尔族人口近一千万,绝大多数分布在新疆,为维语失语症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研究病例较少,患者的病程不同(维语组中后遗症期的患者较多),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脑血管侧支循环供应而引起程度不同的代偿导致失语症类型发生转变;另外,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同,而且病变部位均以CT或MRI检查作病灶定位分析,这种仅限于形态和结构改变来分析语言障碍病变部位的方法是不够的。因此,还需收集更多的病例,运用影像学先进技术并结合PET,rCBF等检查,以观察脑组织代谢和脑血流量方面的改变,有利于明确脑部各有关部位的功能状态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滑动灰色区域,翻页查看)
[1]高素荣.失语症.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3-28.
[2]KauhanenML,KorpelainenJT,HiltunenP,etal.Aphasia,depression,andnon-verbalcognitiveimpairmentinischaemicstroke.CerebrovascDis,,10:-.
[3]PedersenPM,VinterK,OlsenTS.Aphasiaafterstroke:type,severityandprognosis.TheCopenhagenaphasiastudy.CerebrovascDis,,17:35-43.
[4]LuzzattiC,ToraldoA,GhirardiG,etal.Syntactic北京中科刘云涛白癜风初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jc/1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