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变大,脑卒中发生的概率增高。特别是新春佳节就在眼前,作息、饮食等方面与日常相比都有波动,大家更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最近,我们脑外科就救治了这么一位患者
杨奶奶今年76岁,是一位南湖村民。她在入院3小时前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左侧手脚无法动弹,到我院急诊已经叫不醒。从她家人口中得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平日并不按时吃降压药,也很少
静脉溶栓后复查cta,血管显示清晰。
在这位患者的抢救中,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我们抓住了发病3小时的时间窗!及时诊断,立即静脉溶栓,大大改善了患者预后。
对于这样的脑梗塞患者,我们脑外科提醒大家:“时间就是大脑!”医院,残疾率越低,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越少。
一般发生脑卒中会有以下症状
血压波动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看东西模糊、有一过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或口角流涎等表现。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千万不要慌张,立即呼救家人或拨打就医。
当然,“防”还是一定要比“救”走在更前面
脑卒中科普时间
脑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要改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要重视,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发生后,脑组织超过一定时间(一般为3小时)即发生坏死,通常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救治。研究显示,只有不到1%的患者(在中国可能不到万分之一)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所以,只要脑卒中发生后能够及时救治,有些患者的病情是完全可以恢复,不留下任何后遗症的。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预防脑卒中?
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应重点注意人群:高血压患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需听从医嘱,注重日常健康管理。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1)饮食要清淡;(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3)克服不良的嗜好,如吸烟、喝酒、久坐等;(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5)老年人应防止体位改变、便秘;(6)注意气候变化;(7)每天饮水要充足;(8)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不要太久;(9)保持情绪平稳;(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青年人是否不必担心得脑卒中?
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为什么秋冬季脑卒中容易发作?
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在气候骤变的时候发生脑卒中。这是因为:
(1)低气温可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2)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阻力,血压升高,脑血管缺血。
(3)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浓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而发病。
(4)寒冷可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急性炎症过程会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破坏血液系统,凝血失衡,导致血栓形成。
欢
度
最后
在这新春佳节时光
我院脑外科
祝广大市民
阖家幸福、新春快乐
健康过大年
佳
节
长按下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jc/1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