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有午睡的习惯的,若是不睡午觉的话,可能下午大脑就会消极怠工了。调查研究表明,全国有87.6%的人有午睡的习惯。但是有的人却没有这样的习惯。
睡眠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问题,近10多年来一直成为焦点话题。在年欧洲心脏病年会上,1项荟萃分析结果认为,每天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的成年人,比那些没有午睡习惯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这种趋势在那些每晚睡眠超过6小时以及女性中,更为普遍。不过好消息是:少于60分钟的午睡并不会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晚上睡眠不足的人来说,少于45分钟的午睡,可能还会改善心血管健康。
来自中国的三大研究
医院王锷团队
英国生物银行(UKBioBank)数据库招募超过50万40—69岁的英国志愿者人群,搜集他们的遗传、生活方式和健康等信息。医院王锷团队从该数据库的50万人群中,挑选出其中无高血压和中风疾病史的35万人的10年间随访队列,结合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开展研究。结果显示,频繁午睡者,比从不午睡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高出12%,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高出24%(Hypertension.Jul25)。
王锷表示,这一研究尽管对象为欧洲中老年人群,但因属大样本临床研究,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提示性。不过,截至目前,午睡与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关联性的内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队列研究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FamilyPanelStudies,CFPS)是一项全国性、大规模、多学科的固定样本追踪调查项目(队列研究)。该调查旨在通过追踪收集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的数据,反映中国社会、经济、人口、观念等方面的变迁,为学术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从CFPS的基线调查(年)和三轮随访(-年)调查中收集了25个省份近1.5万户家庭的睡眠资料和心血管疾病结局数据,利用Coxfrailtymodels评估白天午睡对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纵向影响。与不午睡的人相比,每天晚上30分钟以上者发生CVD和高血压的风险更高,而在30分钟午睡者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相关性(BiomedEnvironSci.Jan20;35(1):22-34.)。
CFPS研究中,30-60分钟午睡者中CVD和高血压的事件风险分别增加了22%和21%,危险比(HR)分别增加1.22倍(CI:1.08-1.39)和1.21倍(CI:1.04-1.41);而≥60分钟午睡者的CVD和高血压的相应HR分别为1.27(1.09-1.47)和1.38(1.16-1.65)。
该队列研究的亚组分析提示:午睡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发病的关系,在较低身体质量指数(24kg/m2)、不运动的人、吸烟者和较长的夜间睡眠时间(≥7h/夜)的相关性更强。此外,白天午睡只在农村和北方地区居民中观察到显著影响,突出了与午睡习惯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巨大地区差异。
东风-同济队列研究
我国的“东风-同济队列研究(Tongji-DongfengCohortStudy)”在这方面的调查结果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上述结果很相似。
东风-同济队列研究纳入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3.6岁,)接受了包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在内的基线检查,以及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病史和生活方式在内的面对面访谈。根据午睡时间分为5组:不午睡、少于30分钟、30~60分钟、60~90分钟和至少90分钟。使用一系列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检查高血压患者午睡时间的奇数比率。
该研究结果表明:午睡时间越长,高血压风险越高,与几个协变量无关。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来检验午睡时间与高血压的发生之间的关系。(JHypertens.Oct;32(10):-8)。
研究的缺陷
不过上述的研究有的是横断面的一次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受到影响的干扰因素太多(例如饮食习惯、是否运动、肥胖者的比例、心理健康状态、是否有打鼾等睡眠异常等等),而且午睡持续的时间是由被调查者自己报告的,不一定准确(现在智能手表或佩戴式手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上述研究仅仅能够说明午睡时间的长短与发生高血压风险在某种程度上的关联,而非原因甚至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队列研究虽然有随访期,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各个随访时间点的血压测量读数以及形成的轨迹,也缺乏有午休习惯和没有午休习惯、不同午休时间的亚组人群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的对比。目前的证据还远远不足以得出过度午睡对心血管健康有害的结论。
将来可以定制有益于个体健康的睡眠习惯
大家普遍相信,环境因素对于午睡习惯的养成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在我们每个人基因组之中,是否也隐藏着一些参与午睡习惯的遗传秘密呢?为了探索基因与午睡习惯的关联,医院的研究者们对英国生物样本库(UKBiobank)中45万份样品开展了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了个在统计学上与午睡习惯高度相关的基因区域,其中就包含有一些已知参与睡眠调控的基因(如HCRTR1、HCRTR2)。研究者进一步的分析发现,HCRTR1、HCRTR2等基因中与午睡习惯相关的突变和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关联性。
目前大致可以确定的是,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午睡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未来我们也许可以根据自己的基因信息调整出最有益于个体健康的睡眠习惯。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jc/1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