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王磐石副局长致辞。
配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及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上海卫生计生委全面启动主题为“中年人的中风风险”世界卒中日系列宣传周活动。10月29日,第11个“世界卒中日”当天早上,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和上海市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联手邀请来自上海36家医院的40余名神经内科骨干医师在上海静安公园开展义诊活动,为更多市民带来脑卒中预防和救治的知识。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院士致辞。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院士指出,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在慢性疾病中,卒中的危害最为严重,全社会需要高度正视卒中疾病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正视卒中疾病带给社会的沉重医疗负担、正视卒中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损失。
上海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致辞。
上海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上海医院神经内科汪昕教授共同提醒广大卒中患者谨记卒中的高危因素,比如控制好自己的高血压、管好自己的胆固醇(血脂)、告别烟草;一旦发生了疑似卒中前期征兆症状,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谨记卒中的急救是有“黄金时间窗”的,尤其是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一定要争取抢救时间;在卒中的后续治疗,以及患者出院后随访中,更要明确:预防卒中再发的唯一“灵丹妙药”就是严格遵照医嘱,坚持药物治疗,保证治疗的规范性。
大脑:人体的“总司令部”,需要脑血管输送氧气
大脑的重量之占人体重的百分之一左右,却需要人体大致四分之一的氧气消耗!作为人体的“总司令部”,大脑负责记忆,控制着语言、支配人体运动等,而这一切脑组织都依赖脑部血管输送氧气,才能保证正常工作。
危险的是,一旦发生了脑卒中,其中最常见的是“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大脑某些区域输送氧气的血液无法通行,这一脑组织区域的细胞会因无氧而“死去”,失去工作能力。如发生在大脑负责语言的区域,则患者可能失去语言能力;如发生在大脑负责运行动的区域,患者可能失去肢体活动能力,有些患者在后续卒中康复中可能恢复部分的运动能力,而某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则可能终生发生瘫痪。
卒中:可防,重在控制危险因素
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卒中不仅带来每年万的患者死亡,每年还有新发生脑中风病人达万。据《中国心血管病年报》,年~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卒中的预防是一切的开端,但却是更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董强教授说,虽然现在全民对卒中的认识已经和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卒中和自己是毫无关系的。并且也无力去改变。但实际上,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和“可控”两类。除了那些我们“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比如年龄、种族以外,还有更多的“可控”的因素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积极干预这些可控的因素,就能够有效降低卒中的风险。
汪昕教授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过去很多人认为卒中是一个老年性疾病,年纪大的人容易得卒中。但是我们现在除了一些少见因素(比如血管畸形)外,一些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都在年轻化,就导致了我们整个卒中的发病年龄也在前移,很多中年人成为了卒中的受害者。汪昕教授特别指出,卒中年轻化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卒中提前发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负担是与老年患者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卒中发病前移外,高复发率也是目前中国卒中管理遇到的一大问题。董强教授提出,以缺血性卒中为例,根据《年中国卒中指南》,中国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17.7%,这代表5个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从发病开始算起,在未来12月中,还有1人可能再次发生卒中。汪昕教授说“长期以来,我们的卒中患者总在问,这个世界就有没有灵丹妙药?吃一次就可以彻底恢复?”汪昕教授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一次就好的“灵丹妙药“,如果说真的有“灵丹妙药”,那这个“灵丹妙药”就是卒中患者必须遵照医嘱,保证长期管理、保证规范管理的依从性。
具体,卒中高危人群和已发生了卒中的患者,应该如何来控制高危因素、如何规范治疗呢?董强教授明确提出:“就是有高血压,请把血压控制好;如果有血脂异常,请你把血脂管理好;如果你有吸烟的习惯,请尽早告别烟草。目前,在卒中二级医防管理中“血压、血脂、抗血小板”三大治疗手段种,最大短板依旧是血脂管理,对于已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服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建议将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胆固醇/LDL-C)目标值控制<1.8mmol/L。另外,针对“还没有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比如没发生过卒中,但是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需在医生诊断后服用他汀药物以将坏胆固醇控制在低于2.59mmol/L(mg/dL)。
来自上海36家医院的40余名神经内科骨干医师在上海静安公园开展义诊活动。
卒中:可治要“抢时间”“重规范”
卒中是非常危险的疾病,往往发病很急,可能造成死亡或残疾等严重后果。因此,缺血性卒中的抢救是和时间赛跑、和死神的战斗。
两位教授特别指出,不只是患者或患者家属,大家都要学会识别卒中的前期症状,知道“FAST”原则。“Face:面瘫,口角歪斜”;“Arm:肢体无力”;“Speech:言语不清”“Time:迅速求助,拨打急救电话”,给患者、医院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董强教授指出,现在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为大多数卒中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救助,但对患者,对医生最为重要的,还是时间。卒中患者的“黄金时间窗”大约是自发病后的4-6小时,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将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董强教授说,考量卒中抢救质量体系的要素就是“时间”、“技术”、“流程”,三者缺一不可。汪昕教授介绍说,在上海,医院的大力努力,目前上海已经建设了在全国领先的卒中救助体系,卒中救助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体系,从患者在家里发病开始,到医院,医院的“院内急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神经内科的协同作战,上海整体的卒中管理流程优化都在过去三年得到了很大提高。董强教授最后强调,卒中患者规范的自我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出院后,一定要遵照医嘱,按时复查,规律服药,把那些“可控”的因素(例如血压,血脂,吸烟等)控制好,才能真正有效减少卒中复发的风险。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风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1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