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由于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较长,多数患者在病情平稳后选择居家护理,而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7%-73%。针对吞咽障碍病人经口进食的高误吸危险及严重营养不良的高发率,留置鼻胃管是现阶段解决吞咽障碍的最常用方法。然而,鼻饲相关操作复杂,注意事项多,居家鼻饲易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增加再入院率、及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我院居家照护小组在为脑卒中居家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针对长期留置鼻胃管的安全管理,总结经验分享如下。。
一、患者居家自行拔管:
居家照护小组统计8月份55例居家照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5.17%。
原因分析:
1胃管引起不适,患者意识不清,随意将胃管拔除;
2固定管道胶布未及时更换,粘性下降,更换体位时管道脱落;3约束不当,家属放松约束或患者自行将约束挣脱。
对策:
1.选用抗敏效果及透气性较好的3M胶布或水胶体敷贴,指导家属隔日更换鼻贴,交替更换粘贴部位,减少胶布及胃管压迫引起的不适感;
2指导家属购买约束手套,协助自制约束手套,加强约束;
3指导家属在翻身前妥善安置胃管、避免翻身过程中扭转拖拽造成非计划拔管。
循证建议:
1对神志不清或躁动的患者使用俞莉等自制透气性好的棉布手套,能起到约束作用,还能观察指端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2.张莹等推荐胃管线绳一体化固定方法能增加患者舒适度就,因不适引起的非计划拔管;
3.马冬花等设计应用的自制手指固定装置,能降低拔管高风险患者的拔管机会,减少患者约束部位皮肤发红和损伤,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约束的接受程度。
小结:
非计划性拔管在居家照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后再次出诊重置增加经济负担的同时也会造成家属心理上的困扰和增加其照护挫败感。居家照护护士在留置胃管后应加强固定及约束宣教,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二、吸入性肺炎:
居家照护小组统计8月份55例居家照护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72%。
原因分析:
1.家属缺乏鼻饲体位相关知识,鼻饲时不能保持床头抬高;
2.部分患者使用普通家具类床,无法实现床头抬高;
3.有研究表明鼻胃管置入深度与反流有着密切联系,深度越浅越易造成反流和误吸,;
4.鼻饲量过多,鼻饲速度过快;5.家属知识缺乏未能及时发现胃管移位。
对策:
1.居家照护群内制作宣教视频,定期宣教;
2每次居家时检查家属鼻饲方法,不当之处给予再次指导;
3.医院病床,保持床头摇高30°;
4.指导每日居家口腔护理2次。
循证:
陈畏兵等研究推荐包括选择材质柔软、管径较小的胃管;适当增加胃管的置入长度;准确判断胃管末端的位置;妥善胃管避免移位;鼻饲时抬高床头。45。并保持30~60min;;避免鼻饲量过多;及时给予口腔护理,有效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隐形误吸。
小结:
有研究显示,老年患者长期鼻饲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12.5%。返流和误吸的发生率高达83.93%,肺炎的发生会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增加再入院率,预防吸入性肺炎需要居家照护医务人员更多研究和实践。
三、鼻胃管相关压力性损伤:
居家照护小组统计8月份55例居家照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72%。
原因分析:
1.家属自制寸带未及时清洗,材质变硬,压迫耳后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
2.胶布固定方式错误,更换不及时,胃管对鼻腔行程长期压迫;3.家属预防压力性损伤知识缺乏。
对策:
1.指导家属选择合适的线绳固定胃管并定期更换;
2.每次居家服务时检查患者皮肤,并向家属宣教预防压力性损伤知识。
3.水肿,极度消瘦等高度风险患者指导耳后水胶体敷料的保护应用;
4.指导家属裁剪合适的固定胶布。
循证:
1.王烨等推荐使用“Q”型鼻贴固定。
小结:
鼻胃管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主要为耳后及鼻腔,因为长期留置,压力性损伤一旦发生愈合时间较长,影响患者居家生存质量,需要居家医务人员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1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