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松黄立翻译徐道妙校对
摘要:细菌感染在脑卒中患者中非常普遍。除了误吸在卒中后肺部感染的潜在贡献,我们发现卒中后感染患者微生物培养所检测的细菌主要来自肠道常见的共生菌。在一个以缺血性卒中的小鼠模型实验中,我们发现只有在未设置特定病原体环境中生长培养的小鼠会发生卒中后感染,而在无菌培养环境中的小鼠模型不会感染。利用的16SrRNA高通量扩增基因序列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卒中后小鼠肺中形成微生物群落的细菌来源确实是宿主小肠。此外,卒中引起的肠道屏障通透性异常和功能障碍可先于经口服接种导致细菌传播到周围组织。这项研究发现脑卒中将会推动宿主肠道微生物中选择性菌株的异位与传播这一感染的新途径。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且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除了其常见的神经障碍以外,卒中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是感染。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卒中并发症,而其中卒中后肺炎患者多源于早发性院内感染。从患有肺炎的卒中患者样本中提取的血液或痰培养物通常无法检测到病原体或者产量非常低。来自疑似肺炎患者的常规细菌培养阴性结果可能反映了需要特殊培养技术的厌氧细菌的存在。在卒中后使用抗生素是减少卒中后感染并发症的常用策略,但这一方法的积极作用并未得到许多大型临床研究的支持。事实上,最近有报道认为,抗生素使用对宿主微生物群落的破坏实际上可能导致卒中的预后恶化。
近年来由于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进步,微生物区系研究,尤其是肠道微生物区系研究,在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1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