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1.91
1.97±2.53
1.2.1正常姿势控制力的训练(1)仰卧位:①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在患侧下肢大转子处垫一小枕头,使其处于中立位
1
3.03±1.41
21(72)
4.81±3.21
ⅳ
36.76±7.05
11(29)
a
ⅰ
现代康复 2000年第4期第4卷 论著神经康复
24
59.25±1.75
2.2结果
14.53±7.35
>0.05
神经促通技术[3],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获得正确运动输出通过有目的的运动,来强化和巩固皮层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利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使休眠状态的神经突触重新激活,并在反复运动中重新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即在功能康复过程中,将低位中枢控制的异常运动模式(刻板、不协调、不随意)降低到最低程度,而最大程度地恢复皮层调控的自主运动和随意运动这样下肢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2
性别(例)
21
1,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101
出血(%)
注:两组从性别、年龄及病变性质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1.2方法治疗方法:a组患者在神经科常规治疗使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实施运动功能训练运动疗法1~2次/d,每次30min
a
<0.01
偏瘫是锥体束损伤所致的中枢性瘫痪[2],它涉及一组或多组肌群,多个关节的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的表现形式为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下肢运动表现为伸肌痉挛为主的运动模式这是由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抑制性调控功能解除或减弱,脊髓低级中枢功能的异常亢进
髋关节
2.2.1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改善情况67例患者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后,下肢功能积分都有增加,见表2
ⅰ
下肢积分
脑卒中偏瘫下肢的尽快恢复,有助于患者自信心的恢复和回归社会能力的提高神经促通技术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方法
作者:张国初 陶玉梅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2000-02-01)
2.1评测方法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数字积分法:2分功能充分,0分无功能,1分介于两者之间,有部分功能得分越高,功能越好步行能力标准:1级不能行走,2级需人搀扶帮助进行,3级自己扶拐步行,4级独立行走所得数据通过秩和检验②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月国窝处垫一小枕头③髋关节伸肢的控制能力;早期双侧桥式运动,完成后给予单桥训练④髋关节内收内旋的控制能力;健侧带动患侧夹腿训练(坐位时也练)⑤髋和膝的屈曲,伸髋时屈膝训练⑥髋骨松动手法,各关节的被动活动(2)坐位:独立完成从仰卧位到坐位的转换,训练坐位平衡能力反复训练坐位时膝关节屈曲能力和踝关节背屈能力(3)站位:完成坐位到站立位的转换;站位平衡训练到达三级平衡;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反复练习伸髋下的屈膝踝背屈;当患者患侧下肢负重达体重的2/3时,进行步行训练
6
治疗前步行能力分级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期盼首先解决的问题,从1995~1998年,应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方法(即神经促通技术)[1],对38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同时与未进行训练的29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0.01
4(10)
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3讨论
2.01±2.41
<0.01
<0.0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ⅳ
髋关节
单位: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3
1.82±1.54
b
10
9
梗塞(%)
治疗后步行能力分级
1资料与方法
zhang guo-chu,tao yu-mei
5
>0.05
b
14
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
0
abstract objective: probe into exercise therapy effect on stroke palsy lower limb.methods:treat 35 cases of stroke palsy lower limb with 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another 29 cases were compared.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exercise therapy group were made more improvement than compared group in lower limb exercise and step function(p<0.01). conclusion :exercise therapy(mainly pnf) contribute to restoration of stroke palsy lower limb function.
b组:神经科常规治疗配合中药,针灸
膝关节
4.10±2.81
(second people hospital,changzou,jiangsu province,changzou ,china)
2.76±4.98
2(7)
b
5.83±2.17
表2a、b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各功能改善情况(x±s)
24.52±8.73
4,倪朝民.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j].现代康复,1999,3(4):390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
ⅱ
11
1.1临床资料运动疗法组(a组)38例,对照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均为1995~1998年本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和颅脑ct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但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变性质见表1
35±8.03
>0.05
ⅱ
17
ⅲ
2,范振华,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修订本)[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85~506
治疗前
踝关节
脑卒中瘫痪下肢的运动疗法
女
从表2可见下肢功能积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临床观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并不平行髋关节进步最明显,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次之支持了偏瘫时下肢都是近端轻、远端重恢复时先从近端关节开始,远端的足趾关节恢复最慢的观点早期运动疗法,能提高步行质量从表3可以看出,a组独立步行(包括无拐杖的步行)的人数明显增加,这大大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自理,而b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愈好adl积分愈高,离床活动愈方便下肢若不做康复,容易发生费用综合征造成关节挛缩强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就愈差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对35例脑卒中患者瘫痪下肢进行康复治疗,另29例作为对照组,用fugl-meyer评分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运动疗法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有助于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的恢复
23(61)
3,李冀湘.关于促通技术的几个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0,5(6):40
踝关节
参考文献
key words stroke;palsy lower limb;exercise therapy;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18
文章编号:1007-5496(2000)04-0516-02
47-72
表3a、b两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变化情况
在神经促通技术中,bobath提出的偏瘫康复治疗的直列式的程序(床上运动→坐位平衡→站位平衡→步行训练)最为实用
6(21)
2.2.2治疗前后两组步行能力见表3
3
膝关节
治疗后
a
3.93±2.31
9
p
关键词:脑卒中;瘫痪下肢;运动疗法;促通技术
48-73
5
2.97±2.13
9
60.58±6.01
exercise therapy of stroke palsy lower limb
在国际上已广泛用于脑卒中的临床康复[4],本人在康复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顺序,没有跨越任何一个阶段
1.83±1.87
22
出血梗塞(%)
>0.05
ⅲ
下肢积分
年龄及平均值(岁)
1.2.2步行训练站位相时训练在患腿持重下,健腿作向前向后的小幅度迈步,训练患腿负重下平衡和控制站相的每一过程摆动相时,训练屈伸交替进行的患肢膝关节独立活动,达到不提髋,膝放松,屈膝迈步和足跟着地时踝背屈
男
12
2结果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