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医院在南区后勤楼4号会议室召开年度临床、医技及行政科室主要负责人述职及干部考核工作会议。院领导班子及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国权主持。
述职会上,来自临床、医技及行政科室19位主要负责人通过数据、图片、表格等以PPT演示的形式,重点围绕医疗服务、收入结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落实医改、发展展望及建议,全面展现了各科室年度各项医疗工作高质量完成情况,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会上,院党委书记、院长冉献贵指出,以述职考核的形式总结过去,既是担当作为的检阅,又是查找问题、补齐短板的研讨,也是统一思想、开拓未来的动员令,对于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院上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作为,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过去一年,我们高举旗帜,凝心聚力,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没有击倒我们,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没有难住我们。医疗服务承载力跨越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电子病历五级评审,荣获-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全国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先进集体、全国“敬老文明号”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在医院绩效考核中,以指标得分.3分,指标等级A级,医院名、医院排名第六、医院排名第一,成功跻身全省前列。
冉献贵要求,医院“十四五”规划基本绘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院上下要从解放思想再出发,聚焦落实再出发,开拓创新再出发,立足新阶段,整装再出发。面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带来的新机遇,希望大家以不畏艰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锐气,以更大的担当作为,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启建设“皖北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新征程,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周年。
主要科主任述职精选
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一科主任李宗友:
积极开展眩晕疾病相关工作,继续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建成国家级帕金森病标准诊治中心,年在安徽省神经内科质控检查ABCD评定档次中,我科为A+档次(第一层次),阜阳市神经内科质控检查第一名,积极申报安徽省重点培育专科/临床重点特色专科。
心血管内科主任兼心血管内科一科主任刘伟:
年科室出院人次,危重症人次,门诊人次人次,介入手术人次(同比增长19.4%),平均住院天数7.3天,开展PCI台次,起搏器台次,射频消融台次(房颤台次,一站式22台次),多项医疗指标明显增长。年获国家房颤中心认证和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牵头成立的胸痛中心联盟再获全国“地市级优秀胸痛中心联盟”称号。
消化内科主任兼内镜中心主任王桂周:
率先启动智慧病房建设,与上海复旦大学医院消化科开展紧密合作。年消化内镜下检查及治疗共完成例,三四类内镜下治疗例,阑尾炎内镜下诊疗(ERAT)、胃瘫内镜幽门肌切开(POP)、及消化道穿孔/瘘内镜下治疗,小儿ERCP技术全省先进水平。
儿科主任毛国顺:
全年门诊14.42万人次,出院人次,开展儿童连续血液净化、肺部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床旁超声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等多项新技术,荣获安徽省年度优秀市级儿科质控中心。
普外科主任兼肝胆病区主任王军:
下辖五个病区,床位由张编制增加至张(肝胆胰病区59张、胃肠病区47张、肛肠病区42张、甲乳病区40张、血管病区30张)。年门诊人次,同比增长37.8%,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1.9%。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创新推广团队荣获第八批市级产业创新团队,率先在我市开展乳腺日间手术,现年日间手术量台次以上。
泌尿外科主任杜永强:
年结石病种人人次,肿瘤人次,前列腺人次,较以往大幅增加,全年手术量人次,新技术骶神经调控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在全省居领先水平,发表SCI4篇。
骨科主任兼骨科脊柱及创伤病区主任于海洋:
骨科门诊量共计人次,较增加约7.1%,出院人次,较年增加约4.4%。获批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为国家骨科与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单位,成立长三角一体化关节外科联盟,联同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统计学教研室申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与前期学科共建项目,通过阜阳市优先发展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验收。承担的年度安徽省科技厅重点开发与研发项目《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顺利结题。年获批新技术项目22项,获安徽省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年骨今中外“椎”梦未来骨科创新方案“匠心独运奖”1项、年医学3D打印技术与临床应用全国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全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1人等多项荣誉。
妇产科主任、妇产科产科病区主任兼妇产科生殖病区主任张宁芝:
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荣获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截至医院获此殊荣),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0万逐年下降。生殖医学中心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的条件准备完善,将于年4月9日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专家评审验收。妇科门诊就诊人数人次,出院病人人次,较同期增长9.3%,手术总台次,III、IV类手术比例占62.5%。谢志红主任获第九届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荣誉称号。
影像中心主任袁玉山:
年检查人次36.9万余人次,承担全市疑难病例会诊任务,年会诊疑难病例达人次,举办线上、线下10次会议,承担全国腹部学组全国巡讲1次,多人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发言、壁报交流。开展心脏磁共振临床应用、胎儿磁共振临床应用、胸痛三联征CTA检查等多项技术。
检验科副主任王伟:
年新冠标本量:份样本,截止目前已经达到份。日急诊量平均份。作为培训基地,承担了全市余人核酸检测人员的实践培训工作,荣获阜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院办公室副主任兼综合档案室主任杨晓燕:
院办公室始终秉承初心,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科室做好协助配合,为患者及职工做好沟通服务。坚持制度支撑,着力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坚持服务导向,着力提升会议组织能力,坚持细节把控,着力协助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效能建设等中心任务。
党委办公室主任余国红:
通过突出政治引领,践行“两个维护”;加强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全力以赴抗击疫情,铸就坚实战斗堡垒;严抓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阵地建设;强化统战工作,推动党员志愿服务等工作,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经去年12月顺利完成党支部重置换届后,现有党委1个、党支部27个,党员名,其中党务干部87名。我院党员数量和支部规医院。
人事科副科长郑嵬:
截止到年12月底,全院共有职工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博士、硕士研究生人,全院职工平均年龄33.93岁。宁彬入选阜阳市第三届阜阳市杰出人才奖,蔡宁、王保贵2位同志入选阜阳市第十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于江涛、许辉2个产业创新团队分别入选阜阳市第五批市“领创工程”和第八批市级产业创新团队。王保贵、齐保峰、李雅琳、宋坤、袁园、崔西龙、穆夏黎7位同志入选阜阳市第四批高层次专业技术后备人才。
医务科科长兼普外科副主任宋坤:
参与阜阳市及院内新冠疫情防控督查工作,参与制定疫情防控流程、应急预案,协调各项疫情防控突发状况,全面做好各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抽调临床科室16批次支援发热门诊。进一步加强“五大中心”建设工作,成功申报第六大中心——上消化道中心。下一步将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推行医疗质量核心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督查、培训工作,强化“六大救治中心”建设,提升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推进学科建设提档升级,培育更多省级重点学科,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峰学科”,加强优势学科群和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护理部副主任刘艺颍:
把护理质量与安全作为全年的首要重点工作来抓。全院84个护理单元,我们为了做好工作,护理部下设了8个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侧重于质量与安全管理,12个护理专科小组侧重于专科护理建设。强化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通报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对重点指标进行分析,强化风险管控。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打造人文护理品牌。
医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长沈诗华:
坚持院感零容忍理念,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年医院疫情防控无院内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现患率调查等),加强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开展质量督查、院感、手卫生、职业暴露等培训和督查、医院感染防控的科学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将科研思路融汇到日常工作中去。
科教科科长兼肾内科副主任李小伟:
安医院正式挂牌,骨科通过认定为第三批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阜阳目前唯一的一个省级医学科研平台。年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功备案“肾内科”、“呼吸内科”2个专业组。荣获安徽医学科学技术奖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年获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5项。发表论文SCI6篇,letter1篇,中文核心13篇,科技核心59篇。年正在实施立项课题项。骨科“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膝关节周围损伤”项目入选安徽省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库。“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化诊断技术、肩关节脱位的规范化治疗、桡骨下端骨折、正常分娩、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5个项目入选阜阳市第一批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先后有13个专科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大、南京大学、海军医大、上海大学及其他区域多家附属院所建立了16个合作关系。医院、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临床教学点,今年推荐18人次参加安医、蚌医、皖医博硕导师遴选,医院现有硕、博士生导师36人。推荐申报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学职称25人,现有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兼职教授、副教授78人,临床理论课教师人。
总务科科长徐柳新:
南区全年接到各类报修、咨询、投诉等电话次,维修派工次,保障了全院后勤设备的正常运转。常规保障是基础,应急保障是常态,全力做好服务一线、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等后勤保障工作。
信息科科长王丽:
积极开展“两个一”工程完成分时段预约挂号、医技分时段预约、诊间结算、床旁结算改造,上线床管中心系统,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完成年三级等保测评及整改工作;医院管理研究所电子医院称号,下一医院及智慧病房建设。
—END—
编辑:朱启业
校对:杨小卉
审核:尹青峰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可以在手机上直接进行网上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