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卒中康复更待何时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它会引起肢体无力、吞咽困难、感觉异常、言语障碍等症状。病患们都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治疗,以期能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去。有些患者认为打针、吃药才是治病,其实这只是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的手段,而规范化的持续康复锻炼才是功能恢复的重要途径,这是任何药物也不能替代的。但是由于普通人平时很少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对康复并不了解,甚至有一些误解。
一、追根问底,都说脑细胞坏死后是不可再生的,那为什么康复还有效果呢?
确实,目前尚不明确脑功能恢复的具体机制,推测可能的原因有:
①大脑改变了完成动作的执行模式,条条大路通罗马;
②部分缺血的脑细胞只是处于“干涸”的状态,还没有完全“枯死”,所以当治疗后血流再度灌溉时,这部分脑细胞的功能就能得到恢复;
③周围的脑组织代替了坏死的脑细胞,一个细胞干两个细胞的活儿。卒中康复的理论基础就在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康复起到促进大脑再学习、再训练的作用,激发大脑的潜能,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增强肌肉力量。
二、分秒必争,什么时候开始康复?
当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这里的稳定有几个含义:
①临床症状持续约48小时不再进展;
②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得到控制;
③没有出现肺部感染、心梗、心衰、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④患者能配合康复锻炼。脑出血可推迟至1-2周左右再开始康复锻炼。
三、锲而不舍,需要锻炼多长时间?
一般认为脑梗死后3个月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80%的功能在这个阶段恢复,超过半年以后恢复的速度就会减慢,极少数患者1年后仍有恢复机会,但到2年左右基本不再有改善。因此,应利用这3-6个月的最佳时间,为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
四、何去何从,在哪里进行康复锻炼?越早开始康复锻炼,身体的获益越多,继发的并发症越少,所以大部分患者的康复都是在住院期间开始的,康复科有一些器材能够更好地帮助恢复(当然疫情期间为了减少聚集,康复师们都来病房床旁工作啦)。如果症状相对较轻或已经明显改善,您可以选择在家康复,当然前提是要和康复师学好动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难以在家照看的患者可以选择专业的康复机构。
五、望眼欲穿,坚持康复后我能恢复正常吗?
大约20%的患者能完全康复,30%的患者会遗留轻微后遗症,40%的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后遗症(需要他人照顾起居),只有10%的患者需要长期居家或住院护理。而功能恢复的程度,取决于年龄、脑梗死的部位、是否规律二级预防、有无合并其它并发症、是否尽早启动康复治疗、是否坚持规律锻炼、家庭照顾和经济能力,以及康复师的经验技巧。因此,切忌梗死后早早就丧失了信心,破罐子破摔,这样浪费了黄金康复期,就真的站不起来、拿不了东西、吃不了饭了。
六、见微知著,哪些迹象能预测结果?
所谓三岁看老,不同时间节点运功功能的恢复程度是可以判断大体预后的。一般头颅、躯干和大关节动作恢复较快,近端比远端恢复快,下肢比上肢恢复快。其实也好理解:由于上肢(尤其是手)承担了较多的精细动作,所以恢复起来也更困难一些,而下肢由于主要是承重,所以通常恢复的比上肢要快。
七、防微杜渐,哪些思想要不得?
敷衍了事:随便活动活动胳膊、拉拉腿就结束;揠苗助长:不顾患者的承受能力,一味提高运动量,造成软组织损伤甚至关节脱位;急于求成:盲目锻炼肌肉力量或提前下地,不注意科学的运动模式,造成肌肉痉挛加重,更加难以恢复;过分依赖,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灵丹妙药、医生和康复师,自身主观能动性极低,不去主动锻炼。这几种思想都会降低康复锻炼的效果,切记不能产生类似想法。
因此,康复锻炼的核心在于尽早开始、规范锻炼、避免损伤、坚持不懈,争取在3~6个月内达到神经功能的恢复与重建,重新回归到社会和生活中去。当然,在锻炼期间也不要忘记规律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因为脑梗死一旦复发,可能之前的努力就都前功尽弃了。所以,建议出院后定期到神经科室就诊,获得动态的用药指导和康复建议,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文编:陈健
美编:李阳阳
责编:冯光周立民
END
科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