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命名为“金龙腾飞砚”的“黄河石砚”在兰州正式亮相。这块用黄河石雕刻而成的砚台是甘肃陇翠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赵成德先生带领名能工巧匠历时10年时间精心雕刻完成,这块长16米,高1.6米,重达吨的“金龙腾飞河砚”刷新了该公司规划设计制作巨型洮砚文化艺术的历史,向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洮砚就是自己的恋人
穿越时光的隧道,撩开历史的迷雾,记忆的屏幕上徐徐拉开的,是千年的岁月长河里,在岷州大地,在岷山脚下,在洮河岸边,在洮砚作坊内外,那如梦如幻、如泣如歌的绵绵往事……
一次次地走进岷州大地,一次次地盘桓在洮河岸边,一次次地审视着洮河奇石,只用眼睛看不够,须用心灵,方可解读它,读懂它,珍视它,这会唱歌的精美的石头——洮砚。
洮砚,砚雕艺术,洮砚文化,在岷州大地、洮河岸边、黄河流域闪亮着、传承着、弘扬着!不平凡的人,总有不平凡的出生、不平凡的经历、不平凡的心痛。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创造奇迹的人,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人,为世人所仰慕。
年的农历六月初九,灾荒持续的第三年,正值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个男孩降生在了洮河边上的一个村庄,这个孩子就是赵成德。
适逢学龄时期的赵成德从小学到初中基本以劳动教育为主,自然学业被荒废。而最痛心的是,因家庭困难无法上高中,遑论进入大学的门槛。
赵成德出生的地方,被称作元山坪。
赵成德的出生之地是贫瘠的,既有山、石、土、田,也有沟、河、梁、茆,虽然沟壑纵横,但山水相依,这里的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人的一生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不能选择的是生养他的父母和出生之地。赵成德出生在山乡人家,祖、父母世代农耕,决定了他离不开这片土地,离不开这方山水。
赵成德是大山的子民,是吃洮河水长大的,是听着洮河传奇故事长大的。洮河边,是他小时候最爱玩耍的地方,是他记忆中最美丽的地方,也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12岁那年,被迫辍学到外地闯荡谋生,在卓尼、临潭、临洮、碌曲、玛曲等地当货郎担,挑着针头线脑走村串寨,换一些油盐钱为家中添补生活,以减轻奶奶和母亲肩上沉重的生活担子。
在靠近岷县的甘南州碌曲、玛曲、卓尼、临潭、漳县等地,都有小时候赵成德奔波的身影。他给修房子的人家筛沙子、拓土块、搬石头,给藏民家放牛羊。同时,在放牧时拣牛粪,因拣一袋牛粪可以赚5角钱,他可用这些钱贴补家用,维持家庭生计。
年春,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列车高昂的汽笛鸣响时,赵成德沉睡多年的梦醒了,他的事业也在遍布中国广大农村“分田分地真忙”的农业生产联包责任制改革潮中起航,鼓起了创业的风帆。
洮河边上,维新家乡,穷山沟里,破天荒地出现了“岷县维新乡洮砚加工厂”,这是赵成德腾出的自家几间房屋改建的“加工厂”,虽不起眼,但毕竟挂起了一块醒目的“洮砚加工”的牌子;虽然简陋,但毕竟聚起了一群“泥腿子”工匠;虽不隆重,但毕竟响起了开张的“礼炮”,标志着创业正式起航。
在赵成德的情感世界里,洮砚就是自己的恋人,是自己最丰富的梦,是自己生命的内核,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传帮带”带出传承人上万人
据了解,80年代初期,由于家乡贫困落后,他从小唯一的乐趣,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几方洮砚。小小的砚台手感滑润、碧绿清新、砚台上简单的图案雕刻深深吸引着他,使他爱不释手。
洮砚采石的地方,山高沟深、道路狭窄、交通极为不便,运输成本昂贵,工匠们辛辛苦苦制作出的洮砚难以出售,生活依然拮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赵成德看到许多人经销中药材,搞长途贩运,科学种田,脱贫致富,他做点什么呢?思来想去,便想到了洮砚。这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他带来了启发和勇气。他到县城送山货时,曾从农民手中先赊欠了几方洮砚捎带到县城后居然能够卖出去,虽然钱并不多,但对他来说很满足。岷县拥有洮砚石的天然资源,而且许多老百姓家中都有会雕刻洮砚的手艺人,如果把群众的洮砚收购起来,运到外地去卖,既能帮群众解决销路,又能从中盈利,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就是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吗!于是他下定决心,说干就干!
从年起,他开始了专门经销洮砚的生涯。他背起一个黄色帆布包,走东家串西家,从群众那里收购或者赊欠一些洮砚,到外地去卖,一干就是3年。这期间,他去省城,到陇西,下河西,去延安,走街串巷,沿途叫卖,饿了啃几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喝几口河里的流水,累了蹲在僻静处打个盹。风雨兼程,尽管很疲乏,但心里暖和,觉得这是为自己打工,再苦再累也值得,日子久了,逐渐有了点名气。
年,他已经不满足小打小闹,觉得单纯靠走街串巷叫卖,不仅很辛苦,而且赚不了几个钱。于是,便萌生了办个自家小厂,自产自销洮砚的念头。但一没资金,二没厂房,更困难的是,严重缺乏经验,怎么办?天上不会掉馅饼,靠等是等不来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他腾出了自家的几间房子,请来了十几个制作洮砚的师傅,办起了“维新乡工艺美术洮砚加工厂”。工厂办起来了,销路打开了,产量也不断提高,有了一些效益。年,他在县城办起了“岷县洮砚厂”,东借几间厂房,西租几间库房,频繁搬迁,无法稳定加工生产。一堆堆石料几经折腾,摔坏损毁时有发生。仅年到年两年间,他的厂子先后换过9个地方。年,岷县县委和政府领导了解了他的情况,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在县城工业开发区划拨了3亩河滩地给他,使他建起了厂房和办公楼,生产规模蒸蒸日上。
年底,在甘肃省扶贫办和农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在兰州创办了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又一次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不久,他的洮砚产业链辐射到甘南、定西、河西以及杭州、北京等地,企业越做越大,成为国内洮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全国著名文化企业。他们公司创作的"神笔马良"等8方砚台,以其创意新颖,构思奇妙,雕刻独特,一举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获得金奖、银奖。
年,他们积累了一定资金,在兰州繁华地段,市中心位置购买了两层铺面,多平方米,一楼作为展示大厅,二楼作为加工和办公场所。从此,他们的公司走上了发展之路,辉煌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据了解,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是经省上有关部门命名的首批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经过赵成德之手传帮带带出来的传承人达上万人,其中高级、中级技工和工艺美术师就达百余人。他的公司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发展洮砚艺术事业为宗旨,坚持精品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道路,使洮砚的质量和工艺长足发展,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带动甘肃洮砚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砚乡人民脱贫致富。
诚信是立业之本
赵成德到现在之所以能雕刻出大小上千方砚台,而且刻制了10多件巨型砚台,创造了砚台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是因为在他创业的鼎盛时期,麾下曾经聚集了上百人的雕刻工匠以及上千人的采石民工队伍,拥有这样一支能够吃苦、擅长雕刻、乐于奉献的人们,足可以称得上是“企业团队”,足可以构成创业的“航空母舰”。
其实,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绝不像国有企业那样,有所谓的董事会,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高屋建瓴的决策机构,以及层层叠叠的党务、人事、宣传、项目、财务、研发中心、市场营销、后勤管理等中层部门,体型庞大的企业员工队伍,还有气派宏大的办公大楼、宏阔的生产厂房、仓储车间,他们仅有的是一颗“心”,便组织起来了,成为了一个“团队”,也就成为了一个“企业”。
其实,作为一个企业的掌门人,自身的思想高度和超前理念,以及人格魅力,是引领企业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而如何成为对内更有感染力,对外更有影响力;如何赢得众多的信服者、支持者和追随者,即高度的人气指数,这是企业老总们与日俱增的渴望和追求……但这些赵成德从未考虑过,即使考虑了也不管用。
诚信得人脉,诚信立事业,诚信赢天下。人至诚,砚至美,业至远。企业家诚信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人格魅力,是引领、管理企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农民出生,骨子里天然憨厚诚实的本质特征,使赵成德具备了优秀企业家所具有的自我道德和良好信誉,而他真诚待人,善于与工匠、与他人达成一片,与社会各界都能诚恳相处,从踏进商界的第一步开始,他就相信:唯有自己越诚信、襟怀越坦荡,越光明磊落,就越具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意志和自信的人格精神力量,也就越有独特的、强大的、无穷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干成自己的事业。
诚信正直的品格,公平宽松的环境,不断给公司工匠、砚工以坚强信念,激发了工匠、砚工对公司长远发展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信赖,上下同心,勤奋工作,创造业绩。
赵成德曾用一幅对联来概括自己的人生:“老实为人胸坦荡,辛勤做事务求真”;横批:“问心无愧”。他还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有很多优点,也有不少缺点。不会吹捧人,不会奉承人,不会巴结人,这是我的一个优点,也是我的一个缺点……正是有这个优点,使我善待人生,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犯错误;正是有这个缺点,使我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甘为人梯。对此,我心安理得,无怨无悔!”
朴实的愿望真诚的心
赵成德说:“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我经营洮砚以来,真切的体会到创业的艰辛,品尝了酸甜苦辣般的滋味,但我认为,既然创业就需要付出艰辛,能吃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才能收获别人收获不到的快乐,一旦认准了,就坚定不移走下去。”
在记者谈及赵成德未来的事业构想和行动计划时,他略有沉思,然后打开了浓郁的岷县口音,给记者讲述了他将来的五大心愿——
心愿之一:我目前制作完成的“辉煌中国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心愿之二:我几十年来倾尽所有,收藏了近万幅名人字画。我将把这些字画捐献给国家,作为国家和人民的财富。
心愿之三:我制作的“中华腾龙砚”如果和商家达成协议,拍卖价为两个亿,拍卖成交后将拍卖所得五千万捐献给相关慈善基金会,五千万奖给长期关心和支持洮砚事业的各界有识之士,五千万奖励给修建洮砚文化产业园及洮砚博物馆的有社会担当的人士,五千万将用于偿还我本人的债务和上缴国家税收。
心愿之四:我将打造一个集参观交易、文化交流、艺术收藏于一身的洮砚文化产业园,营建一个洮砚博物馆。使洮砚产业真正成为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文化名片。
心愿之五:我是洮砚传承人,洮砚厂是我和几代传承人心血的结晶,如果因为目前的经济困境而拍卖掉,这将是当地的一个文化之殇,希望保留住"中国洮砚之乡"这个来之不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他的愿望是朴实的!因为,洮砚就是他的光荣和梦想。他的人生因洮砚而璀璨,因雕刻艺术而光彩。
是啊!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很穷的农村里。一块块普通的原石经过巧夺天工的手法变成一方方让人爱不释手的精品洮砚,带动当地百姓致富,成为各界人士收藏的选择。有人说过:一个有事业的人,必然有超人的精力,源自于自身的那种独特的意志力!在赵成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气质,那种专注于洮砚的劲头、那种别具风格的思维,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一位雕刻师说,历经千年的发展,洮砚独特的雕刻手法、工艺流程、艺术风格与生产经营已自成体系。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享誉海内外,雕刻洮砚的匠人工艺精湛,雕刻的图案精美典雅,种类繁多。历来为文人墨客喜爱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品。
年“二月二”这天,他精心制作的“辉煌中国砚”从岷县启程,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也有天公不作美的因素,时而雪,时而雨。一路的艰辛只有拉远洮砚的人最清楚。
经过5天的艰难跋涉,在拉运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下,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洮砚——“辉煌中国砚”终于亮相临夏茶马古市,受到了临夏市民的热烈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洮砚的工艺和造型水准更是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加工制作技艺更是充分体现出了洮砚艺人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洮砚也由原来的文房实用之物一跃而成为砚石雕刻艺术品,部分作品甚至成为名砚文化永久的经典。洮砚文化因而也名扬天下,成为享誉全球的一张文化名片。
岷县洮砚制作技艺于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辉煌中国砚”亮相临夏茶马古市,为大夏河增添了不一样的文化元素,给临夏非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同年,他在临夏成了甘肃陇翠文化传媒公司,开始了黄河石的雕刻。
砚台家族中的新兵老战士
汹涌奔腾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出发,一路呼啸而来,途径青海、四川、甘肃等9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两岸人民,沉淀了灿岩群星的华夏文明。在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中有一块神奇而又古老的地方,名叫“临夏”,古称“河州”,是以黄河命名的唯一地区,其意为“大河之州”。
临夏据考古发现,1.7亿年前就有巨兽恐龙生活,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是新后器时代晚期的遗存,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见证。新石器时代繁荣的黄河彩陶群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文化遗物,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稀魂宝。年的一天一位来自瑞典,名叫安特生的学者,在大西北发现了丰富的史前遗存:马家窑、半山、马厂塬、齐家坪、辛店、沙井等,历史从此进入了彩陶时代。
马家窑文化是彩陶文化的巅峰。年今临夏州积石山县家集乡三坪村出土了被郭沫若先生命名的“彩陶王”。它以器形高大,图案精美而享誉全国,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外器所绘三层黑色纹饰,就犹如奔腾不息的黄河,寄托了农业文化的先民对河流山川的敬畏之情。
彩陶是史前先民用智慧和劳动用品创造出来的实用品,更是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品。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主的彩陶,一般在陶器表面绘有赤者红、黑、白等颜色花纹。花纹是陶器在未烧之前画上去的。
试问:那当时那些绘彩时颜色是怎样研磨的?是盛放在什么地方的呢?是砚。“砚”为形声字,“石”为形旁,“见”为声旁。形旁表义,说明砚与石有关,与石头结缘。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临夏先民就是用黄河石研磨,创造出的人类重要文明的标志之——彩陶,从此“黄河砚”也就是“河砚”就与彩陶如影随形。她的诞生使中华文明逐渐步入了更为宽广的大千世界。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以其材质分类,有石砚、砖瓦砚、陶瓷砚、铁砚等。在诸砚中,尤以石砚最佳。其因有不渗水、不损笔、不耗墨之优点。时间推移到年前,在临夏州广河县齐家坪遗址为代表的齐家文化,大量出现青铜器,青铜文化也就成为齐家文化的代表。近年来,出土于临夏的一方体现齐家文化的石砚,此砚也就成为“河砚”的最早实物。
大浪淘沙,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曾有三大名砚、四大名砚之说,现在又有十大名砚之说。临夏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河州石”,在宋人杜绾所撰的《云林石谱》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河州石,其质甚白,纹理遍有黑斑,鳞鳞有云气之状,稍润,叩之微有声,士人镌治为方斛诸器。”民国人韩军所著的《甘肃洮砚志》,曾有洮砚自河州经销各地之说。
河州、临夏,享有“西部旱码头”、“河湟雄镇”之美誉,是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国砖雕文化之乡。新时代、新气象。弘扬发掘黄河文化,以临夏境内黄河的支流大夏河、洮河、广通河等“河州石”为材料的“河砚”,让砚家族增加新成员。她形成了以石头为主导的产业链,让临夏的石头会唱歌,建设扶贫车间,助力临夏脱贫致富奔小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大河,九曲十八弯。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品格,她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河砚”就犹如奔腾不息的黄河,承载着临夏各民族的共同心愿,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如果说,千年的石头会说话;那么,是赵成德和他的工匠们在新时代又让这精美的洮砚唱出新歌。他将千年洮砚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谱写了新的篇章。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诸多原因,砚台的生产基本上处于传统的自我封闭状态,在市场经济和文明进步的今天,必须以全新的姿态,全方位的革新和创造,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书画家艺术创作的工具,又可以在寻常百姓的案头观赏把玩,兼实用、鉴赏、收藏于一身,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赵成德说。
“做企业要有担当,对员工有担当,对社会有担当,对国家有担当。”这是赵成德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赵成德始终认为,只有自己把眼界放高一些,把目光放远一些,把思路放宽一些,才会在风云激荡、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看准形势加速发展,才会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定准位置,奋起直追,瞄准一流,再创佳绩!
多年的创业实践使他深深认识到,甘肃的本土企业要想走得稳、发展得好,一定要顺应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他始终认为,做企业要讲究信用,心怀天下,服务人民,以诚信赢天下;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紧跟党的政策,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找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去协力合作;要不断超越自我、领先同行、引领产业,不断推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精品力作。
赵成德说:“砚台制作要一如既往关心国家大事,更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