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前,我发布了几条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内容,分别如下:
围手术期脑卒中:让我们从头说起
围手术期脑卒中:来自中国的数据
围手术期脑卒中:麻醉医生怎么做?
围手术期脑卒中:麻醉管理要点
今天将要提到的这部分,是关于β受体阻滞剂与脑卒中的关系。
还记得我很早就说过的吗?
如果,你将它念作“zúzhōng”,相信我,你并不孤单。你属于人群中的90%。那么,它正确的读音是啥呢?答案是:cùzhòng(音“促重”)
首先,是关于β受体阻滞剂的围手术期应用。之所以提它,是近几年的最新临床研究,对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又有了新的证据。指南制定者对多个RCT进行了详细分析,又对近几年几篇可能有利益冲突的文献进行了筛选和剔除,从而对可能受到“污染”的指南进行了“净化”。
于是,欧美相关指南都对这一部分进行了更新,其中的部分重要观点,就与脑卒中关系密切。
如上图所示,欧美多个相关学会在“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评估和管理指南”中提到了β受体阻滞剂。
其中,关于β受体阻滞剂与脑卒中的部分,我仔细研读了指南的内容,整理总结了下面这张幻灯片:
整体说来,欧美的两份指南都指出:
尽管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预防心肌梗死,但多为非致命的心梗。关键是,使用了β受体阻滞剂会显著增加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卒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死亡的风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研究结果呢?
研究者认为认为这可能与β受体的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关系密切。也就是说:
尽管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都是β1受体阻滞剂,但美托洛尔的受体亚型选择性弱于前两者。
另一不容忽略的是,药物的溶解特性:
美托洛尔是脂溶性的,组织穿透力强,半衰期短,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这被认为是可能导致中枢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阿替洛尔是水溶性的,组织穿透力弱,较少通过血脑屏障;
比索洛尔是水脂双溶性的,既有水溶性β阻滞剂首关效应低、半衰期长的优势,又有脂溶性β阻滞剂口服吸收率高的优势,中度透过血脑屏障,既发挥了阻断部分β1的作用,也减少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关于β受体阻滞剂的更多药理知识,可以参见下面这张表格:
既然贴出了这张图,我们可以说一下另外一个麻醉术中常遇到的药物拉贝洛尔:拉贝洛尔不止阻断β受体(无选择性),还能通过阻断α1受体,从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作用。
(注意:上面这个知识点,是我白送你的得分题)
综上所述,欧美指南下调了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推荐级别。具体如下:
1.如果患者近期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那么ltitgo,推荐继续服用。
2.如果患者存在≥2个危险因素或ASA分级≥3,可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
3.若患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肌缺血,可考虑术前开始β受体阻滞剂。
这样的写法,看上去依然不够令人满意。因为第2、3条建议是IIb级的,也就是“或许可以使用”。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研读了欧美两份指南后,也特别发表了《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其中是这样写的,值得逐字逐句阅读:
1.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围术期起始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属常规,应按个体化原则在仔细权衡获益一风险后做出临床决定。
2.因心绞痛、冠心病、心力衰竭、有症状心律失常或高血压等明确适应证而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围术期应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
3.冠心病患者或有明确心肌缺血证据的高危患者,如尚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在择期血管手术前可考虑根据心率和血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注意剂量调整。
4.择期手术患者如考虑β受体阻滞剂治疗,应在术前至少2d(争取1周)起始,从较小剂量开始,按心率和血压逐步上调剂量[围术期的目标心率为60~80次/min,同时收缩压>mmHg],术后继续应用。
5.不推荐手术前短时间内不经剂量调整而直接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
言谈至此,麻醉医生看来与β受体真是难分难解。我们所使用的许多药物,都是在与α、β受体进行着难分难解的撕扯关联。下面这张图,送给你,不妨存在手机里: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关于这个话题,下一次我们还有的聊。
别走开!如果对你有帮助,请转发到朋友圈或推荐给你的北京白癜风专家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