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大约有40%~65.38%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可伴有便秘的症状,尤以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2周内最为多见,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便秘的比例高达90%以上。
便秘的危害
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便秘时,因大便干结,患者往往要用力排便,易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升高,导致原发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冠心病合并脑卒中便秘时,用力排便致使腹腔内压力和胸腔内压力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和心脏负担急剧增加,极易引起心绞痛发作,严重者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便秘时,粪便潴留,老年人可因肠腔内毒素过多吸收而发生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甚至损害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患,如直肠炎、肛裂、痔等。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便秘可能导致肠内致癌物长时间不能排除而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
便秘的原因
⑴疾病因素排便是反射动作,粪便进入直肠,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脑卒中引起排便反射的受损,随意控制功能的丧失,引起排便障碍。
⑵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脑卒中患者常由于昏迷、脑出血及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活动。活动量减少,肠蠕动普遍降低。胃肠蠕动减慢,功能减退,是引起便秘的常见原因。
⑶心理方面脑卒中患者精神方面会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精神心理因素尤其抑郁和焦虑是功能性便秘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抑郁和紧张情绪可影响排便反射,从而促使便秘的发生。心理障碍尤其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
⑷药物方面临床上使用的某些药物可引起胃肠不良反应,如抗生素、激素等,可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速尿、甘露醇等脱水剂的使用,使组织脱水,致使肠壁细胞对肠道内水分吸收增加,使大便干结,引起便秘。脑卒中患者抗抑郁药的应用,也是便秘的原因之一。
⑸饮食量太少或饮食不合理急性发病卧床后,患者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和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再加上呕吐、禁食、脱水药物的使用等,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失水,造成粪便干硬,增加排便困难。另外,患者家属认为给患者进食高脂、高蛋白的食物能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且脑卒中患者中大多数为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欢吃低渣精细饮食。食物中的纤维素不足或进食量太少,不能对胃肠道产生有效的刺激,胃-结肠反射减弱及肠内压不足,则排便反射也随之减弱,引起便秘。
⑹知识缺乏尤其是脑出血患者因为怕排便会引起再次出血加重病情,就减少进食,长期依赖泻药。长期使用泻药使肠道运动形成对“外援”的依赖,自主运动减弱,降低了直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可致正常排便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从而进一步加重便秘。
⑺排便环境、排便姿势的改变脑卒中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瘫痪,不便如厕或因疾病治疗的要求,需要患者在床上排便,由于排便环境不适宜、排便姿势的不习惯,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有研究者报道,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再者,患者有尽量减少陪护人员负担的心理,常常忍住便意,养成了便秘的习惯。
便秘的防治措施
⒈饮食护理
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做好饮食调理。若患者能耐受固体食物,就可给予富于营养且含渣和高纤维膳食,如糙米、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摄入适量的液体,每日也可服用蜂蜜,以达到润肠目的。
⑵多食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蔬菜中的芹菜、韭菜,主食中的番薯、粗粮等;效果更好的细纤维:主要存在于香蕉、苹果等水果,还有海带、紫菜苔藓等食物中。
⑶多食泛酸含量丰富的食物:含泛酸较多的食物有粗米、豆豉、苹果、柑橘及动物肝脏等。
⑷维生素B1可能保护胃肠神经和促进肠蠕动,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粗粮、麦麸、豆类、瘦肉等。
⑹增加水分的摄入量 水分摄入不足也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除急性脑水肿高峰期外,饮水量保持在每天~ml,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份润肠通便。也可将蜂蜜30g,精盐3g,加入凉开水调匀,每天早晚各服1次,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⒉心理指导大部分患者有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生命安危或肢体留有瘫痪后遗症,对此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情感支持,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排便的重要性,脑卒中与便秘的关系,以及发生便秘时对疾病的危害,让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得以重视,通过礼貌、诚恳交谈,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决其消极因素。
⒊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及姿势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实用却又很容易被忽视的方法,能有效的预防便秘。每天排便时间最好安排在早餐后30~40min。平时有便意时,应立刻排便,不能刻意忍耐,造成意识性便秘。即使没有便意,也应对卧床患者按时给予便器,做排便动作10~15min,以促进正常排便反射形成。如果患者不能适应卧位排便,可略抬高床头15~30°。
4.运动疗法运动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粪便排出。昏迷或有肢体偏瘫不能自主活动者,可由护士协助做被动运动,也可做腹式呼吸运动。能自主活动者,鼓励进行床上自主运动,如做双腿蹬自行车状等。
5.按摩疗法患者仰卧或半卧位,腹部自然放松,操作者用手的大小鱼际肌在患者脐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早晚各1次,每次10~15min,也可在便前20min或餐后2h进行。按摩疗法能改善肠道功能,刺激肠蠕动,增加小肠及大肠推进型节律收缩,减少肠道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粪便软化易于排出。常用的有传统腹部按摩法和脐周按摩法。适当增加穴位疗法有助于减轻便秘。
6.药物治疗对于3d未大便的患者,可服用一些胃肠动力药,如西沙比利促进胃肠蠕动、缓泻药芦荟胶囊等。对于大便干燥有便意者,可外用开塞路肛塞,以起到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的作用,一般15~30min见效。超过5d无大便者,可遵医嘱予以灌肠。
7.生物反馈治疗这是把一些不被人所感知的生理及病理性活动信号,通过仪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感知的形式,反馈给人的视觉、听觉的技术。借助生物反馈仪的帮助,患者得以调节和纠正生理障碍,改善排便情况直至正常,同时通过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达到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
我院治疗特色:润肠排毒
■中药熏蒸:以补虚、抗疲劳、增强排便力为主的中药熏蒸,可促进肠道蠕动,发挥通便作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治疗习惯性便秘。
■中药精油穴位按摩:运用特制中药精油按摩天枢、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促进宿便排出,防治肠道癌变。
■磁石疗法:磁石外用贴于神阙穴(肚脐),激发经气,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肠蠕动力度,清理肠道,消除排便不畅、便秘腹胀等不良现象;
■干扰电治疗仪:干扰电流能在机体深部产生,可促进内脏平滑肌活动,提高其张力,改善内脏血液循环,调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从而有效治疗内脏下垂和习惯性便秘。
北京哪个医院是白癜风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