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中风一旦发生,往往很难完全治愈,或多或少都留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所以及时发现中风的先兆症状尤为重要。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如脑血栓、脑梗塞、脑动脉硬化等。其余多为出血性卒中,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症状
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常在情绪激动、劳累或剧烈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也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寒冷季节多发。
意识障碍
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可呈昏迷状态。
头痛与呕吐
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述头痛、头晕,以病灶侧为重;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
呼吸与血压
伤病员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可有鼾声呼吸,喉有痰鸣。血压可升高。
体温
视病灶不同,可出现体温升高。
瞳孔
累及部位不同,瞳孔可出现不同变化。
知觉
一侧的面部、上肢或下肢无力,麻木,无知觉,偏瘫。
医院或者公共场合,我们会看到“FAST”的科普广告,是关于快速识别中风及现场急救的知识,简便实用。“FAST”就是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以上三项,若其中有一项异常,即应考虑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简单可行的处理,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脑卒中发病后,常会伴有并发症,常见的有消化系统并发症、循环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褥疮、脑卒中后抑郁等,如果处理得当,临床症状可以完全恢复;如果不及时处理,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如何处理并发症?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与长时间卧床、上呼吸道分泌物、吞咽苦难、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长时间卧床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会促使肺炎的发生。
应加强护理:
1.定期翻身拍背,每3~4小时变动一下病人的体位,并轻拍其背部;
2.喂食时要小心,以免吸入气管;
3.一旦发现肺部感染应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急性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时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有关。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一周以内,主要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者黑便。
处理措施:
1.减轻脑损害,积极治疗原发病;
2.保护胃肠道,合理应用制酸剂、胃粘膜保护剂,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止血剂。
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是因急性脑病如脑卒中累及下丘脑、脑干自主神经中枢所引起类似的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统称。
处理措施:
1.进行心电检查和监护;
2.及早保护心脏,加强心肌的保护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使用和血容量的不足等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这些病症有时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易被掩盖忽视,应多注意观察,以免使病情加重。
处理措施:
1.预防为主,补足血容量,防止脱水过度;
2.慎用或禁用肾毒性药物;
3.加强营养,使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褥疮
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使得骨头隆起部位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易发生褥疮,一般发生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
处理措施:
1.每两个小时给病人更换一次体位;
2.给病人进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3.在易发褥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以保持皮肤干燥。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陈灿
学急救,找健安
欢迎报读美国心脏协会(AHA)
6月25日急救证书课程
我们专注于:普及专业的急救知识,培训靠谱的急救技能!
扫描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