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约有30%~66%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手部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水肿、痉挛及挛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存质量,加重了家庭及社会负担。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Transcranialdirectcurrentstimulation)是一种安全、无痛且并不昂贵的非侵入性脑部刺激(NIBS,Noninvasivebrainstimulation)的治疗技术,它通过调节静息状态下大脑细胞膜的极性和谷氨酸的通透性,引起长时程抑制长时程易化样的突触改变,从而延长皮层的兴奋性。
各类型的tDCS都是基于患侧与健侧半球间的竞争理论,认为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是通过tDCS正极上调患侧皮层的兴奋性,或是负极下调健侧皮层的兴奋性实现的。除了NIBS,也有报道称重复性的外周神经刺激(rPNS,repeatedperipheralnervestimulation)可以促进脑卒中各个时期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由于NIBS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可塑性改变的最佳治疗时间窗仍然不是很清楚。为了研究tDCS联合rPNS对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恢复病程的影响,法国的Moreau教授等进行了相关研究(NeurorehabilitationandNeuralRepair,,15(1):1-12)。
试验入组20名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治疗组:给予tDCS正极刺激患侧第一运动皮层区,同时联合rPNS连续刺激5天。②对照组:给予tDCS正极刺激患侧第一运动皮层区,同时联合Sham-tDCS。
试验在治疗前(D1)、治疗结束时(D5)、第2周(D15)、第4周(D30)随访时记录患者的运动表现。其中主要观察指标:手功能测试JHFT。次要观察指标:最大抓握力量(DYN)、九孔实验(9HPT)、手敲击实验、上肢的Fugl-Meyer量表,以及经颅磁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从JHFT第一天和第30天的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时程明显不同,并且tDCS联合rPNS的干预对患者手功能产生了积极的影像。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干预第15天时JHFT结果明显改善,甚至这一结果延续到第30天。但是,所有的次要观察结果如最大抓握力量、九孔实验、手敲击实验、上肢的Fugl-Meyer量表和TMS的电生理结果只能表明治疗组有更好的恢复趋势,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早期使用正极tDCS联合rPNS治疗可以促进手部运动功能恢复,而且这个治疗效果可以持续至中风后1个月。
分析发现,本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即干预时间较短,入组患者的样本量也较少,且多为轻至中度的功能障碍,缺乏重度功能障碍的研究对象。因此,研究的结论能否推及至更广泛的卒中康复治疗,仍然有待于更多的或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同类的研究,医院康复科正在进行中
赞赏
长按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专项基金援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