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院成立于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医院,是国家卫计委国际医院。
神经内科成立于年,目前开设3个病区,包括1个普通病区,1个脑血管病病区和1个重症监护病区(ICU),普通病床94张,设备先进的ICU病床14张,附设有脑电图及睡眠监测室、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室、颅脑血管超声室、神经心理测查室和神经内科实验室等。
科室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卫计委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全国卒中筛查与防治示范基地、全国CAS培训基地、陕西省优势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脑梗死超早期溶栓、卒中筛查与防治、痴呆及帕金森病的诊治、神经系统危重疾病救治、肌病及周围神经病诊治、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
卒中中心建设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重要研究方向。年西安交大一附院被评为国家卫计委首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年被评为“脑卒中筛医院”,年被评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示范基地”。年12月19日,在苏州举办的全国卒中会议上,西安交大一附院被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是全医院。
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医院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卒中诊疗团队,在卒中绿色通道建设及溶栓治疗、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卒中筛查、卒中防治网络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溶栓等处于陕西省领先地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为了发挥高级卒中中心的作用,在做好院内卒中防治工作的同时,医院积极建设卒中防治网络,在陕西省内形成了以西安交大一附院为中心的卒中防治网络,极大医院卒中防治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卒中防治及分级诊疗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院协调建设卒中急诊绿色通道为了减少急性卒中患者的院内延误,西安交大一附院成立了以刘青光副院长为组长,医务部邹余粮部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协调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检验、影像、介入等相关科室,相互配合,优化卒中急救流程,最大限度减少急性卒中患者延误,使急性脑梗死DNT时间平均在30~45分钟,大大医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卒中诊疗技术全面、安全、高效卒中中心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多学科团队,可以开展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颅内外支架成形、颈动脉内膜剥脱、动脉瘤栓堵、血管搭桥、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等各种诊疗技术,是国家卫计委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培训基地,为陕西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CAS专门人才。机械取栓的例数和疗效居于陕西省领先水平。编制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医院卒中溶栓的必备参考。
建设区域防治网络促进全省卒中防治从年开始,西安交大医院、医院等陕西省32家市级、医院签署协议,成立了陕西省卒中防治网络,每年举办4次“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会议”,加强陕西省卒中防治网络建设。在此基础上,年成立了“陕西省卒中联盟”,进一步加强全省卒中的区域防治。
建设卒中1小时救治圈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在西安市雁塔区、户县、长安县建设1小时卒中急救圈,覆盖8医院、12家社区服务中心,共多万人。年举办4次卒中绿色通道培训,医院开展卒中静脉溶栓,使区域内急性卒中患者能够就近接受静脉溶栓。怀疑大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的同时,快速转往西安交大一附院,进行血管评估和桥接溶栓,极大地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
卒中规范化诊疗根据国内外卒中防治指南和最新进展,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制订了规范的卒中诊治流程,使西安交大一附院卒中患者的检查、评估、治疗、康复、预防等流程更加规范、合理。每年举办2次卒中学术会议,推广卒中的规范化诊疗。每年接收40~50名左右进修医师,为陕西省培养了一大批卒中防治专门人才。
西安交大一附院卒中绿色通道建设的特点
1.做好宣传,上下联动——走群众路线
门诊全科患者卒中溶栓认知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观念;
定期举办院内外科普宣传,知识讲座;
医院院内进行培训,技术下沉,使医联体技术提升。
2.规范治疗,减少决策——有理可寻、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制定规范诊疗流程,减少决策风险和时间延误;
制定有理可循、有发可依、有据可查的再灌注方式,4步法选择再灌注方式;
总结、探索简洁有效谈话方式及技巧。
3.全面部署,有所侧重——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履行重点人员职责
抓住重点岗位,全面部署,有所侧重;
统一认识,制订专门的溶栓流程;
制定明确人分工。
4.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工作方法把握原则,有所突破
5.质量控制、不断改进——向救治环节要时间,时间追踪法和品管圈
6.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减少延误,时间永远是追求的第一要素。
提高分诊级别:卒中分诊级别同急性心梗和急诊创伤
准备预先印制的溶栓手册和剂量表
抓住重点,减少病史询问时间和医患沟通时间
预检通知神内住院总或值班二线;同时协助家属挂号,护士抽血,家属送检;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准备CT检查。
影像评估住院总陪同并现场决策;有指征的患者同时通知介入小组成员;上传CT片;开住院证。
处理措施
预先准备溶栓药物,溶栓阵地前移。
建设卒中绿色通道及防治网络
院领导重视,多学科协作,建设真正的卒中绿色通道
医院高度重视卒中防治工作,由医务部牵头,形成以神经内科为核心的多学科卒中防治团队,包括神经外科、急诊科、神经重症医学科、超声科、血管外科、介入手术室、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康复科等卒中相关学科。各学科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责任到人,24小时待命,随时保证卒中溶栓需要。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配置有14张床位,配备有专用的急性卒中救治床,随时接收院内、外急性脑脑梗死溶栓患者。
优化流程,全面缩短DNT时间是各种重点
“时间就是大脑!”卒中溶栓治疗,一分钟的延误,可能决定患者后半生的命运,也影响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西安交大一附院从各个环节入手,仔细优化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的每个环节,节约一分一秒。科室编制了溶栓手册,使每个环节责任明确,时间要求精确,环环相扣,无缝对接。通过不断努力,西安交大一附院目前的DNT时间平均为41~50分钟。
建设1小时急救圈,全面提高溶栓数量和效果
在国家一级卒中防治网络体系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配置医疗资源,落实责任主体,建立区域卒中网络防治体系,不断修订与完善相关管理流程与要求;探索卒中防治新模式,建立完整的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卒中防治体系,形成以西安交大一附院“高级卒中中心”为核心的区域性卒中防治网络,医院协同开展卒中防治,包括高危人群筛查和一级预防,建立卒中高危患者健康管理档案;落实卒中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指导卒中患者出院后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开展规范的卒中二级预防,最终降低卒中发病率,提高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率,降低卒中死亡率和残障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往期回顾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在健康中国新时代阔步前行
?“患者黑名单”究竟可不可行?
?,谢谢你温暖的怀抱
?给艾滋病人做手术时,医生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别找了,ACC十大头条新闻与中国实践《医师报》帮你整理好了!
?我不哗众取宠,我叫医师报,这是我的新名片
编辑、排版:《医师报》毕雪立
过往的君子帮点赞哈~~老板说点赞满给小编加鸡腿~~??????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