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http://m.39.net/pf/a_4525444.html
日前,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应用替罗非班(欣维宁)成功治疗一例以偏身肢体瘫痪并呈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获得了良好预后效果。
病理报告
患者:魏某某,男,80岁,既往有“肺气肿”病史20余年,有“糖尿病”病史2年余,因“左上肢进行性无力9小时”于-05-:37入院。该患者于9小时前早晨起床穿衣时感左侧上肢稍无力感,当时未在意,于6小时前与人打牌时感左手无力加重,持牌困难,方告知其家人,在家未诊治,来我院就诊,接诊医师考虑为“急性脑血管病”,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行颅脑CT检查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性脑萎缩”,入院时血压/86mmHg,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流利,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4级(能抬举,手能持物)、左下肢肌力5-级(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右侧肢体活动正常。来院后给予应用联合抗血小板聚集剂及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类药物,于-05-:47患者肢体无力情况较前加重,左上肢肌力3+级(可勉强抬起)、左下肢肌力4级(较前抬举明显困难),后病情继续进行性加重至左上肢肌力1级(没有抬举持物活动,接近完全瘫痪)、左下肢肌力3级(刚能稍抬起)。
在王天鹏主任带领下,科室人员讨论:该病人已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组织窗错配与否不明确,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考虑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病变。结合病人既往病史及本次发病呈逐渐进展特点,考虑为血管长期狭窄基础上急性闭塞情况,原位血栓形成后载体动脉在灌注不足情况下,存在远端栓子清除不利,导致主干血管穿支病变情况,根据以往治疗原则,主要给予输液保守治疗,后期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恢复,此时青年医师吕博根据在医院学习期间相关治疗医院有关导师共同进行多中心纳入病例课题研究相关入组标准,认为该病人可应用替罗非班试验性治疗,紧急情况下得到神经内科王天鹏主任及全科人员同意与支持,并取得家属同意。随后急查相关血液指标,根据病人发病前已口服联合负荷量抗血小板药物,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平素控制欠佳,不排除其肾功能影响,且血凝某指标偏高,根据公斤体重给予血管内治疗小剂量泵入替罗非班(前3分钟静推7ml,后93ml以6ml/小时泵入),并补液保证灌注。
经积极治疗病人于-05-:30病情逐渐好转,左上肢肌力2级(可在床面平移)、左下肢肌力4+级(基本可自己行走),于-05-:00左侧肢体肌力已基本恢复正常。根据评分及症状,待其病情稳定后24小时后停用替罗非班,并于停药前特定时间给予桥接相关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复查颅脑CT等检查未见明显用药后颅内及其它脏器出血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后好转出院,得到了家属和患者的满意及好评。
目前脑血管病患病人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其发病率,致残和致死率较为明显,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身心打击和巨大经济负担,急性脑卒中治疗以在发病最短时间内就近治疗为原则。
此次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今后特别是呈现进行性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治疗获得了更多经验,打破了某些传统常规治疗原则,使神经内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有了更新的方法,为下一步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及动脉取栓支架术后病人减少血管再通后再闭塞风险,为卒中单元标准化治疗奠定了基础,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神经内科将更加努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为我县区域内更多的脑血管病人保驾护航!
文字:吕博
编辑:侯晓伟
审核:王庆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