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十几位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其中出席并致辞的领导和嘉宾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副主任王陇德院士、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先生等,以及霍勇、凌锋、蒲传强、崔丽英、励建安等知名专家。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司局领导,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相关司局领导,全国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医院院长以及各位专家同道。领导致辞后,隆重举行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卓越成就奖颁奖仪式”,以及对年5月前授牌的49家省级医院的“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医院的重新授牌仪式”。
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副主任王陇德院士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工作报告”
——继往开来,推动脑卒中防控向纵深发展
王陇德院士在报告中探讨了脑卒中防治工程走过的历程,以及我国脑卒中防控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卒中现状
王陇德院士指出,我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年,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位死因。-年《柳叶刀》杂志发布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年脑卒中在中国仍然是位列第一位死因。脑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生命,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卒中防治体系构建与发展
截至年底,脑卒中防治工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积极开展“卒中预防/筛查门诊和”卒中随访门诊“建设。卒中预防/筛查门诊由年的44家医院增加到年的家。(2)推进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年有58家医院开设了卒中急诊绿色通道,至年增加到家。(3)推选多学科联合诊治、开展卒中中心、卒中单元的制度化建设。至年底,多学科联医院达家。(4)脑卒中诊疗适宜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数量由较大增长。医院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例数由年的例增加到年的例,增加了%。
中国卒中项目人群筛查数据分析
1-年纳入分析的40岁以上人群大约为多万,其中,卒中患者近3万,脑卒中高危人群数据分析结果显现出比较稳定的一致性规律特点主要结果如下:1)1-年脑卒中40岁以上人群的脑卒中综合标化患病率是2%;2)脑卒中患者与普通教育水平呈现出明显负相关;3)人群风险分布情况,40岁以上人群中约15%属于高危人群;4)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看,男性的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越出肥胖,排在前几位。从危险因素年龄分布看,中年人的血脂异常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已经与老年人不相上下。脑卒中呈年轻化趋势。尽快筛查与干预中年人的卒中风险已刻不容缓;5)卒中患者伴随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LDL-C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糖尿病和HDL-C降低;6)从卒中患者再发风险的评估情况看,一半以上的患者处于高风险状态,说明卒中很多危险因素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工程下一步重点工作
今后几年,脑卒中防治工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设区域性脑卒中防控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服务”。
2)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促进卒中多学科规范化防治。工程委员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十家“国家级示范卒中中心”,百家“高级卒中中心”,千家“卒中防治中心”的三级卒中中心网络。多学科的专业技术规范,培训和标准化数据登记、上报等一系列完整的防治体系。
3)制订脑卒中防治技术规范,调整临床医护人员职责。进一步推广一系列《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相关技术指导规范》,用以指导我国相关学科的临床实践;由“治疗为主”向“防治结合、预防为主”转移。
4)重视随访干预,强化健康管理。年起,国家筛查项目一般将不再开设新的筛查点,项目将集中在各地已建立的筛查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有效控制上。通过长期固定干预队列的建立,为国家提供慢病防治的决策依据。另外,随访管理工作还应注意与相关慢性病防治项目的整合,将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结合,在制度、经费、机构和人员等方面予以保障。
医院赵继宗院士、医院李舜伟教授获“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卓越成就奖”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医院重新授牌仪式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网”!
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