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的第三位致死疾病,而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
神经内科顺应医学技术发展需要,并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尤其是介入治疗,堪称“小创伤大效果”的治疗方式。而神经介入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必不可少的,该技术能检测出CT、MRI未能检出的血管病变,如血管狭窄的部位和长度、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血管闭塞的部位等,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另外,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介入溶栓、取栓术:该技术可以使脑梗塞患者闭塞的血管短期内再通,避免了以往脑梗塞患者经住院治疗仍有可能死亡或失语、偏瘫的不良后果,且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可以缩短至3天以下;该介入手术要求患者发病后6医院就诊,越早越好。
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系血管狭窄是造成头痛长期头晕、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及原因,支架辅助的血管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大大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适应症
1、年龄在80岁以下,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
2、颈动脉系统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椎基低动脉系统在12小时之内。
3、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而且逐渐加重;CT上无低密度灶,并排除脑出血或其它明显的颅内病变。
4、无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基本正常。
绝对禁忌症:
1、单纯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
2、临床症状很快改善。
3、有活动性颅内出血。
4、有出血性素质或出血性疾病。
5、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或可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6、有出血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