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被老百姓俗称为“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不仅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还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脑中风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护理方面有哪些技巧?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在这里,小编替大家梳理出了一些护理要点,帮助脑中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1
目的
首先,是对本次脑中风遗留功能障碍问题的处理。如果本次脑梗留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问题,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做康复治疗,住院期间要做,出院后还要继续在家或社区做康复治疗,尽较大努力改善功能障碍。其次,预防脑中风再次发作。主要包括对危险因素的去除、饮食及锻炼等。过度紧张的工作、沉重的生活压力、无规律的生活起居、天气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等都可能成为诱发中风的因素。预防中风,就要把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
2
心理护理
中风不可怕。脑中风不是不治之症,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患上脑中风,治疗后康复患者不在少数;所以,脑中风患者只要振作精神,坚定生活信念,主动与医生紧密配合,有很大的康复机会。1、中风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避免自寻烦恼,或卷入与自己无关的纠纷当中。2、排除杂念,保持乐观和豁达的性格,克服悲观失望的情绪,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比如种种花草,看到花草蓬勃生长,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生机,还可以多和朋友聊聊天,听听音乐,但要避免疲劳。
3
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
脑中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软组织损伤,导致正气虚弱、气血运行不畅而生成压疮。下面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定时翻身。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病情稳定后可增加翻身次数。给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避免拖拽、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2、放置软垫。对骨头突出部位要放置海绵垫或棉垫,使受压部位悬空,或贴保护性敷料,以防继续受压。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准备气垫床。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洗受压部位1~2次。对昏迷、瘫痪、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呕吐的患者,衣服、被褥污湿后要及时更换;保持臀部、背部、会阴部清洁干燥,用温水擦洗浸渍部位。
4
饮食调养
1、饮食注意“三低、二不、一多”,即饮食要低脂、低盐、低糖,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多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高血压的产生与过量食盐摄入有关,而高血压又是中风的主要诱因之一,成年人每天摄盐量不超过6克。
2、适当食用豆类和菌藻类食物。豆类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有降胆固醇的作用。菌类食品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藻类内含的一些物质有抵制红细胞凝集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
3、根据研究,每天多补充毫克的钙,大约只是一两颗钙片,或两杯牛奶的量,能够降低脑中风的发生几率。
4、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水果最好生吃,以避免破坏维生素。
5、发生压疮的病人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
多食有益的食物
1、富含镁的食物有小米、豆类、干辣椒、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苹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芝麻酱等;其中,紫菜含镁量高居食物榜首,堪称预防脑中风的佳品。
2.香蕉、柑橙、橘子、杏、桃及粗粮、豆类、蔬菜等均富含钾,经常食用这些食物自然可以预防中风。
3.常饮绿茶可以预防中风。
避免食用的食物
1.避免含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脂肪,牛、羊、猪肉,无鳞鱼,奶油,煎炸食物和快餐食品。
2.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和茶;少吃糖、加工精制的食品、白面粉产品勿食甘草植物;少饮用软饮料。
3.限制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苜蓿、西兰花、蛋黄、动物肝脏、菠菜及深绿色蔬菜。
5
运动锻炼
脑中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后遗症残留率和后遗症程度;中风发病后,可通过被动运动来预防或减轻脑体痉挛及后遗症的发生。患者家属或医生为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可预防患者关节活动挛缩,还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待病情稳定后,可开始主动训练。
1.翻身训练:让病人练习床上左右翻身,因为躯干受双侧锥体支配,瘫痪一般不完全,恢复起来较快。
2.坐起训练:坐起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及日后站立、行走等一些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基本动作。练习从健侧或患侧坐起。注意不要背靠物体而坐。
3.站位训练患者能独立坐稳后,可开始站位训练。患者能独自站稳后,让重心逐渐转移向患腿,以训练患腿的持重能力。
4.步行训练:当患者可独立站稳,并可向前迈步时,才能开始步行训练。训练前,先练双腿交替前后迈步和重心转移。练习时不宜过早地使用手杖,以免影响患侧训练。
END
“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