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或脑梗塞)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其发病率占我国脑卒中发病的69.4%,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其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2,3],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4],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常推荐溶栓治疗[6],但该疗法有严格的时间窗、具有适应症限制及出血风险[7,8],大多数患者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而抗血小板凝集、降纤及抗凝、他汀类及神经保护等药物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且额外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9]。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又称三氧自体血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将自身血液加注臭氧后,通过静脉回输等方式将臭氧导入人体,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10,11]。有研究表明,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具有降血脂、改善组织供氧、抗炎症反应、改变血液流变性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12],已逐渐引起广大研究者的重视[10]。然而,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尚无明确结论。因此,本研究系统评价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3,14],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结论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联合常规治疗能提高
脑卒中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状态和脂代谢水平。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脑组织缺血和减轻脑组织损伤[43,44]。常规药物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控制脑水肿,营养脑细胞,预防血栓形成,但血脂代谢紊乱常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众多并发症[45]。因此,改善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脑组织缺血状况。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能增加血管通透性,提高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同时增加心脑及其他重要器官的供氧,而臭氧进入人体后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激活红细胞代谢,从而提高人体的组织活性[45]。此外,臭氧和过氧化氢可促进脂肪分解代谢,缩小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阻碍血小板凝集,增加血管弹性,从而降低TC、TG和LDL-C。脑卒中患者如果抢救不及时,导致受损脑组织神经障碍并影响神经支配区域,将造成脑组织器质性病变,产生运动、感觉和言语障碍等后遗症[46]。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动脉管腔狭窄状况,增加血氧饱和度,并控制炎症反应,降低对神经的继发性损伤,进而保护患者神经功能[47,4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次数小于20且大于等于10次时,总有效率等结局指标的效应值更高,提示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的疗程需在适当的范围内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臭氧与血液接触后除了产生氧气外,还可生成活性氧簇和过氧化物,然而过量的活性氧簇和过氧化物存在一定毒性[49],因此未来研究应探讨适当的臭氧浓度及疗程,以获得最大的临床收益。本研究的局限性:①仅纳入中英文文献,可能存在发病偏倚;②纳入研究均来自中国,可能影响结果的推广性;③本研究将不同的西医常规药物统一为常规治疗,纳入研究的病程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因数据有限无法进行亚组分析,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④纳入研究未对后期随访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不能确认远期疗效;⑤纳入研究大多未报道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等,可能存在较高的选择性和测量偏倚风险。综上所述,当前有限证据表明,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且不增加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end?健康是生命的艺术
名称:|三氧云课堂
专注于三氧医学学术分享,特别针对疼痛、脑梗、脑卒中、老年病、三高、失眠、痛风方面。三氧作为神经内科使用的新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欢迎各位医生学者通过本平台进行交流分享临床经验和心得。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