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众网」
8月19日下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孙海燕济南报道
8月19日下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山东将从控制危险因素、加强监测、扩大筛查、促进医防融合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到年,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至14%。
据介绍,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将发生在30-70岁(不含70岁)的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指按照当前的健康水平,某地30岁的人群在其70岁之前死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的可能性。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山东省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5.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5%),但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先进省市相比尚有差距。十四五期间,山东将从控制危险因素、加强监测、扩大筛查、促进医防融合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接下来,山东将实施“三减”行动,控制危险因素。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推广“减盐、减油、减糖”干预模式,力争到“十四五”末将全省居民每人每日盐、油和糖摄入量分别控制在9克、32克、15克以内,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努力使我省居民“少得病”。
强化“五项监测”,掌握疾病流行规律。扩大脑卒中、心血管、慢阻肺、肿瘤登记、行为危险因素等五项监测覆盖面,及早掌握我省居民重点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行为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等。定期向社会发布居民健康状况,指导居民科学防控,努力使全省居民“晚得病”。
加强“三个筛查”,实施分类干预。一是推动院内重点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癌症、脑卒中、心血管病等疾病机会性筛查工作,引导就诊人群主动开展慢性病筛查,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二是开展重点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脑卒中、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提高重点慢性病检出率和干预率。三是持续推进居民健康自我筛查。持续开展“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在公共场所设立健康检测服务设施,引导居民开展自助健康监测,进行健康自我评估筛查。通过以上手段促进重点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促进防治管融合,提高防治水平。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防治管融合,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对重大慢性病相关致病因素和防控策略的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综合防控水平,努力减少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