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训练疗效。方法将名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间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arlystrokerehabilitationefficacy.Methods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strokerehabilit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of64cases.Bothgroupsweregiventhesameconventionaldrugtreatment,rehabilitationgroupalsoreceivedtrainingintherehabilitationofthesystem.UsingtheBarthelindexscore.Resultsbetweenthetwogroupsaftertreatment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ConclusionTheearlyrehabilitationtrainingforstrokepatientswithrecoveryoflimbfunction,improveself-careabilityhasanirreplaceablerole.
[Keywords]stroke;hemiplegia;rehabilitation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据统计,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85.6%,约有75%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偏瘫,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早期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2-4]。年2月~月8月间,将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进行了康复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年2月~年8月经临床和CT确诊的住院脑卒中患者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4例。康复组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34例;对照组中,脑出血31例,脑梗死33例。两组性别、年龄、运动功能、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后即开始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采用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心理疏导。肢体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患肢按摩、患肢被动运动、系统功能训练等。按照脑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
1.2.1康复训练时机
康复训练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一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24~48h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48~96h后介入早期康复训练为宜。
1.2.2肢体功能训练
①保持良好的体位:急性期病人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良好的姿势和体位,防止患肢关节变形。仰卧位时,肩应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病人不宜长时间仰卧,应帮助病人学会与健侧或患侧位交替。健侧卧位时,应在病人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肢自然放置。患侧卧位时,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使患肢处于功能位。定时翻身,体位每2小时变换1次。②患肢按摩: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强度,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给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疗效。③患肢被动运动:病人昏迷或其他原因在数日后仍不能开始主动活动者,应做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以上,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从小到大,以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要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被动运动可与按摩交替或配合进行。④系统功能训练:包括急性期床上正确的肢体摆放、拍打按摩、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挤压等;之后,左右侧翻身、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等;待病情稳定后,床上活动,如向患侧翻身、患者独立向健侧翻身、床上桥式运动、床上四点跪立位。床边坐位独自坐起指导,从坐位到站立的训练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等。
1.2.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等,指导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入浴、洗浴、刷牙、洗脸等,2次/天,30分钟/次。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进食指导、吞咽功能训练等。对有语言障碍的进行语言训练。
1.2.4心理疏导
贯穿于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训练时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即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如对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悲观、失望、孤独感等应及时引导、安抚,建立其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提高其康复的主动性,增强患者早日康复的信心。
1.2.5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不能停止训练,每天坚持累计训练3~4h,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定期回访,有条件的可在正规的社区康复机构继续康复。
1.3评价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BarthelIndex,MBI)进行评定比较[2]。Barthel指数总分为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为重度残疾,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者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2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见表1。入组时,康复组和对照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至两组出院时,康复训练组61分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表1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例(×10-2)〕
组别
例数
>61分
61-41分
40-21分
≤20分
对照组
64
17(26.6)
23(35.9)
21(32.8)
3(4.7)
康复训练组
64
33(51.6)
24(37.5)
7(10.9)
0(0.0)
3讨论
脑卒中病人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重组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5]。大量研究表明,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最快,因此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6]。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对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早期的康复训练以保持肢体处于良肢位为主,给病人静态的、被动的抗痉挛体位治疗。这种抗痉挛的预防治疗无论对缺血、还是出血病人都是安全的。通过各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训练,可建立随意的、协调的、分离的正常运动模式,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障碍也是影响脑卒中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肢体功能障碍不仅造成病人的身体残缺,而且引起抑郁、悲观、情感异常等心理障碍,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必须把心理康复作为全面康复的枢纽,疏导、支持、鼓励病人积极参与训练,使康复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康复组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说明康复训练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也证明了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在促进中枢神经的功能重组,帮助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应用的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计划比较全面的概括了偏瘫康复的基本动作,不需要任何器械,不受环境限制,简单易学,适用于医务人员、社区康复工作者、患者及家属。但由于患者的病情各不相同,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训练强度。
庄建海
安徽埃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治白癜风好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