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科学预防脑中风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突发急症。
卒中一旦发生,将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01脑卒中“杀手画像”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脑梗死或脑出血,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
中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一种是由出血所造成的出血性脑中风。
脑卒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数据显示,年龄≥40居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01年的1.89%上升至年的.3%,推算年龄≥40岁居民卒中现患人数万,每年余万人因卒中死亡。
即使治疗及时,部分脑卒中幸存者仍可能面临重大挑战:如肢体残疾,语言障碍,思维及知觉改变,社会关系缺失等。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0常见病因1血管壁病变
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常见。
其他为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病,药物、毒物等所致的血管病。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压的急骤波动,心功能障碍、心肌病、传导阻滞、心瓣膜疾病及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3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粘血症,
凝血功能异常,
妊娠、产后、术后引起的高凝状态。
4其他
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塞,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等。
03暗藏杀机的危险因素1不可干预因素
年龄、性别、性格、种族、家族史、气候。
我国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
男性较女性好发
家族直系家属中,有脑卒中史的子女风险增加
可干预因素
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卒中预防主要干预的危险因素,
前4位危险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运动
对于国人,
以下10项危险因素与我国94.3%的卒中发
生有关: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饮酒、饮食、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因素。
这十大危险因素并无新意,与往年完全相同。
1“三高”
在暗藏杀机的危险因素中,
首当其冲的就是“三高”,
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30%。
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同样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颅内出血的风险。
体力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不足是卒中重要危险因素,而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近年来青少年面临着体力活动不足与静坐时间过长的双重挑战。
3超重或肥胖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
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
4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5吸烟
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近倍。
被动吸烟同样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
戒烟可以降低卒中发病率?
答案是肯定的,戒烟可以降低卒中发病率,而且改善卒中预后及复发。
有研究表明,在卒中发生后6个月内戒烟可在4、8年内显著降低再发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发生率。
上医治未病
《黄帝内经》所说: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是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对于脑卒中而言,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对高危人群的监控和改变居民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科学预防卒中,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管理好自己,才能拥有健康,远离卒中。
意诺飞体轻轻代谢管理方案
有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有案例对照,
有专业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全程指导。
大数据个性化曲线,每天一个小目标,全程总目标。
科学、安全、健康、简单、有效。
参考资料: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中国脑血管病杂志,00,17:7.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00,17(05):7-81.
[3]JeyarajDPandian,SeanaLGall,MaheshPKate,GiseleSSilva,RufusOAkinyemi,BruceIOvbiagele,PabloMLavados,DorcasBCGandhi,AmandaGThrift.Preventionofstroke:aglobalperspective.Lancet;39:–78.
TurningPoint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