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输液,是不是就能预防脑卒中了?”
有些人认为,输液可以疏通血管;
有些人认为,输液可以营养脑细胞和心脏;
还有些人觉得,只有输液才是最高级的治疗方法,不输液就不算是治病……
大家对于输液的看法,存在着许多的误区。
1输液可以通血管?仅限抢救。
“输液通血管”,并不像常人所想像的那么简单,它有一个专业名称,叫做“静脉溶栓”。而静脉溶栓作为脑卒中急性期的抢救方式,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溶栓距离发病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出血史及手术外伤病史慎重应用等。
大部分患者所期望的“疏通血管”,其实是指对血管狭窄的预防,而预防疾病最适宜的手段恰是口服药物。既往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房颤等疾病的患者是发生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这样的患者为了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大多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具有安全、方便、经济实惠的好处,能够每天服用,这样才能保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2输液可以营养脑细胞?没病别乱用。
输液可以作为补充营养的手段,但是仅限于患者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情况,比如患者存在严重呕吐腹泻、胃出血不宜进食或手术前禁食期,仅能通过输液补充营养。能正常吃饭饮水的患者不需要输液补充营养,毕竟任何输液都比不上人体天然的营养摄取方式健康有效。规律进餐、饮食均衡才是补充营养的不二法门。
至于可以营养脑细胞的输液,其本质依然是药物,只对处于疾病状态的脑组织有疗效。
3输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当心潜在的危险性。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给药原则,也是国家卫健委所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
输液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可能造成严重感染,如果发生热原反应,严重时或可危及生命;此外,输液中的微粒会沉积在心、肝、肺等部位的毛细血管中,滥用输液将导致微血管血栓、静脉压增高等;如果输液过多过快,还易引起急性心衰,加重心脏、肾脏负担;输液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也相对更高。
如果把脑卒中比作火灾,那么长期口服药物就像是通过维护电线、控制明火来预防火灾发生;而输液则像是火灾发生后请消防队紧急灭火。
预防火灾关键在于平时的长期工作,每年把消防队叫到家里来自然是没有必要的;同样,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也在于平时坚持服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在健康之路上顺利前行。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您记住了吗?
来源:“环湖药师服务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