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二十四节气小百科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时节,在中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谷雨节气的人体反应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同时天气转温,室外活动增加。
但是谷雨时节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加上潮湿地滑,活动不便,普通人易为这种天气感到烦闷。而在南方地区,气候渐热,湿热交加,常常让人一整天感觉很不舒适。
谷雨时期气温虽有升高,但早晚时候尤其是雨天期间仍会时凉时热,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特别是平时有风湿骨病的朋友更应注意,稍受风寒则容易引发关节疼痛。
另外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如人们的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佳、便溏腹泻、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等脾虚湿困症状。
谷雨饮食养生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因此需防“湿邪”侵袭伤身。
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保暖,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
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祛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赤小豆等。
谷雨节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养生除了养肝护肝外,还需要注意健运脾胃,因为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夏天即将来临,夏天以炎热潮湿天气为主,此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可适当多吃健脾胃、祛湿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药、鲫鱼等,为入夏打基础。
谷雨起居养生
在起居养生方面,谷雨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但是也要注意保暖,早晚最好加件衣。
话说“谷雨寒死老鼠”,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寒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导致感冒。
谷雨运动养生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且运动出汗能排出一定的湿气,减轻体内水湿困阻,从而减轻肢酸身重症状,故湿困之人运动出汗后身体不显疲劳,反而感觉轻松。
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这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身体与外界达到平衡。
谷雨节气中,在精神情志养生方面,还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亢动。
特色养生治未病
谷雨灸贴
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人与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灸贴的主要穴位有:足三里、天枢、大椎等,可以清肺热,防感冒。
节气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条置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1-3壮。在清明时用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节气中药洗浴
谷雨时节雨水多,此时气候潮湿、反复多变,空气湿度大,身体难逃湿气的侵害,如昏昏欲睡、头重如裹、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等等,都是湿气重的表现,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中药洗浴取生姜15克,艾叶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煮开,倒入木桶中泡脚,每天泡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生姜能活血驱寒,艾叶能温通经脉、除湿驱寒。
刮痧拔罐
拔罐刮痧,也是健脾祛湿,解除上述症状的不错选择。“百病皆可发痧”,谷雨节拔罐刮痧,可以顺应春季特性,推陈出新、疏通经络,升发体内的阳气,疏泄肝气,祛除湿邪。可以选择头部刮痧,膻中肋部刮痧,背部刮痧拔罐,治疗后注意保暖,避风寒。
谷雨药膳食谱
芡实薏米排骨汤
食材与药材
芡实50克,薏米5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猪排骨克。
烹饪方法
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芡实、陈皮、猪排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利湿醒胃。对脾虚湿困,身重困倦,胃纳欠佳者尤宜。
土茯苓扁豆脊骨汤
食材与药材
鲜土茯苓克,扁豆60克,生姜3片,猪脊骨克。
烹饪方法
扁豆用锅炒至微黄,土茯苓刮皮洗净,猪脊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祛湿解毒。对脾虚湿盛,皮肤湿毒疮痒者尤宜。
康复医学科
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年,年5.12汶川地震和年4.20雅安地震作为“四川省地震伤员医疗康复分中心”为伤员开展救治工作。现有成员76名,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18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康复医师9名,中医医师9名,中医治疗医师11名。秉承中西医结合康复理念开展康复治疗,其中重建生活为本的作业治疗技术、假肢矫形技术、心理康复技术、职业社会康复技术(包括医务社工)是国内、省内先进的优势特色技术。以中医“治未病”思想及中医五术(中药、针法、灸法、推拿、导引)为主导的的中医诊疗模式,是我科中医治疗的特色。
神经康复:开展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包括帕金森病;面瘫;运动神经炎;偏瘫;言语及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肌肉骨骼及创伤康复:开展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手外伤康复;各种痛症中西医结合康复;
心肺康复:多科合作建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协作基地”,开展重症康复。开展如慢阻肺、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心衰等疾病心肺功能康复。与
烧伤康复:与烧伤科合作建立了“四川省烧伤研究所烧伤康复研究室,开展成人及儿童烧伤康复。
中医治未病及健康管理:包含妇科调理、肥胖管理、中医体质及经络检测、中医五术(中药、针法、灸法、推拿、导引)为主开展亚健康及病后人群中医特色调理治疗。
开展特色诊疗:
1、失眠调理(手法、针灸、音乐疗法、香疗、药枕);
2、肥胖调理、产后及病后体虚调理;
3、胃肠功能紊乱;
4、妇科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子宫肌瘤、盆底康复等);
5、脊柱调理;
6、特需治疗体验。
咨询电话
-
排版:李劲松
文字来源:张敏(康复医学科)
图片来源:千库网
预约挂号请长按识别
医院小程序
预约挂号电话
-(庆云院区)
-(龙潭院区)
-(草市分部)
门诊咨询及投诉电话
(工作时段)
医院24小时投诉电话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