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jzkbdfyy/140108/4323414.html
医院品管圈大赛“医院综合专场”一等奖
活动课题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到院至血管再通时间目标设定
AIS患者到院至血管再通时间由分钟缩短至分钟
原因解析经头脑风暴会议与要因选定,遵循“三现”原则,利用真因验证表对要因进行验证,找到问题真因为:图像处理复杂、操作步骤多、手术方案选择单一、耗材更新不及时、未进行预沟通、缺乏沟通标准。对策实施与检讨对策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高效影像评估”
(1)安装、调试Rapid卒中影像分析系统,制定操作流程,并对影像医师进行培训,促其熟练操作该系统。
(2)借助RAPID卒中影像分析系统,实现一站式完成图像获取、传输、重建任务,对输出核心梗死灶、缺血半暗带体积、ASPECTS评分进行精准、量化评估,同时进行医师结果判读和决策培训。
对策二:创新知情同意模式,实施“全程标准有效沟通”
(1)采用精益方法进行流程分析,医生全程伴行,使医患沟通由“串联”变“并联”。
(2)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对家属进行预期和风险管理,将原有影像检查报告出具后再告知患者家属手术治疗方案的“终末谈话”,改变为在神经内科急诊评估和处置结束转运途中、影像检查报告出具后两个时机告知患者相关事项,建立了首诊接诊宣教、治疗决策沟通的全程化标准化机制。
(3)采用标准化的SBAR沟通方式,建立卒中救治知情同意5项标准及模板,并拍摄沟通标准化视频,使家属快速知情同意。
(4)成立重庆市卒中急救协作联盟,医院建立卒中救治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对策三:构建血管再通方案,开辟“多模式急救新通道”
(1)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启动急性缺血性卒中技术多中心临床研究。
(2)针对大负荷血栓取栓探索更适合的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方式。一是由近端到远端,采取渐进式方式,逐步清除血栓,以有效减少栓子逃逸,避免原位狭窄斑块受损;二是外接压力泵,启动脉冲式抽吸,增加抽吸频率,以避免持续性压力所至血管损伤。同时,建立健全联合抽吸取栓技术标准、诊疗方案。
效果对策全部实施后,DRT中位耗时分钟,AIS患者血管再通率96.2%,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7日神经功能改善率41%,治疗后90日临床功能预后mRS(0-2)61.8%。通过对比改善前、后数据,DRT中位时间、血管再通率、治疗后7日神经功能改善、治疗后90日临床功能预后mRS(0-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检讨与改进本次活动中,圈员从AIS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运用循证医学和科学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AIS患者DRT时间,降低了卒中患者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也有部分患者因院外时间耽误长、错过救治时间窗失去治疗机会。下一步将就这一问题扩展院前、院外相关工作,拟推动医院-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脑卒中防治“四级”管理。下一期活动主题
整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的脑卒中区域管理模式及运行路径研究
(部分圈员及圈外咨询人员合影)
作者来源:陆军医院柏杨等文章见本刊年第4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