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6707.html
心房颤动,是心电图检查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同时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疾病,40岁后终生有1/7~1/4的机会罹患该疾病,且年纪越大几率越高,80岁的银发族患病率可达10%。
有报道显示,心房颤动患者更容易罹患心衰、脑梗及认知症,从而加大死亡风险,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如此可怕的心房颤动,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又该如何预防或早期发现呢?
01
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脏由左右两侧各一组的心室心房组成,全身血液流入右心房,再从右心室的肺动脉输入肺部。在肺部净化后的血液则沿着肺静脉回归左心房,再从左心室输送至全身。
心脏的跳动通过电磁信号进行控制。正常的情况下,右心房的窦结节发出规律的信号,经由房室结节传导至左右两侧的心室,心室就会强而有力的跳动。但是如果在心房附近出现了异常信号,心房就会出现细小震动,这种如同痉挛一般的状态就被成为心房颤动。大部分情况下,异常信号通常都发生于连接左心房的两根肺静脉处,并传达至心房。
正常的心脏,心房接收到窦结节发出的规律信号进行收缩。心房传导至房室结节后,传达至左右两侧心室,继而心室进行收缩。但是,若心房附近出现异常信号,心房就会小幅度震动,导致脉律不齐。
心房颤动后,心脏就无法有力地跳动,脉动紊乱,随之可能就会出现大喘气、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症状。
02
心房颤动的负面影响
心房颤动会对身体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多种研究表明,诊断为心房颤动后,死亡风险平均上升了1.5~3.5倍。
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是心衰。若罹患心房颤动,心脏为了恢复正常工作,发生心脏重构行为,进而伤害心房,最终产生不可逆的后果。此外,人体还会大量释放出刺激神经的物质,导致交感神经持续紧张,这种紧张又加剧心脏颤动的发生率,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心房颤动容易引发脑梗,并且由心房颤动引起的脑梗更容易转为重症。心脏处于痉挛的状态下,心脏内血液流动变缓,容易产生血栓。如果在心脏内形成的大片血栓流入脑内,并阻塞粗大的血管,就会引发程度严重、关乎性命的脑梗。即使幸运的留下一命,下半身瘫痪或者卧床不起等严重后遗症的概率也很高。
03
认知功能下降,生活品质下降
近期,心房颤动与认知功能下降,即与认知症的关系备受瞩目。海外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患者与非心房颤动人群相比,易患认知症的几率为1.4倍。此外,其他研究也证明,阿尔兹海默症、脑血管性认知症等所有类型的认知症患病风险均有提高。
如上文所述,心房颤动容易引发脑梗,同样也容易引发脑血管性认知症。饮用防脑梗的抗凝药物容易引发出血,脑内若出现微小出血,就可能会降低认知功能。此外,心衰导致血液循环不佳,作为并发症还会导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有报告显示,60%的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心跳过速、倦怠感等症状、心衰及脑梗等并发症、长期的护理生活、担心疾病发作的精神抑郁和内心的不安等等,这些都会导致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04
心房颤动的进展缓慢
40%左右的患者罹患心房颤动时几乎没有症状。即使存在略微的喘气或者心跳加速的症状,也极容易忽视。因此,很难早期发现,有不少人往往出现脑梗或其他并发症时才发现心房颤动。
最初心房颤动发作的频率小,时间短,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频发,持续时间增长,最终转为慢性疾病。这个时候心脏本身就已“变质”,无法恢复至原样了。
这种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效治疗,只能与心房颤动共生。就算服用抗凝剂来预防脑梗,从长期来看也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此外,生活质量也会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心房颤动的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当然,在罹患之前进行有效预防才是最佳手段。
05
药物疗法及导管消融术等进行治疗
心房颤动在早期间断,通过恢复窦性心律的药物或抑制发病药物进行治疗可见疗效。在近期,以根治为目的的导管消融术治疗的施术频率逐渐加大。
导管消融术治疗,是从腿根部静脉处插入导管至心脏部,灼烧释放异常电信号的部分,由此阻断信号的治疗方法。利用高周波电流进行低温灼烧,或在导管前端的球体注入液体氮,-50度下造成冻伤。这样一来,异常信号消失,心房也就不在震颤,达到根治的效果。
但是,导管消融术治疗并非能够%成功。即使进行该根治治疗,20%~50%左右的患者还会复发。因此,在治疗后依旧需要坚持随诊观察。
06
生活习惯的紊乱会招致心房颤动
心衰、高血压、狭心症、心肌梗塞、瓣膜症等心脏病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几率更高。即使心脏没有疾病,如文章开头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很容易罹患心房颤动。
此外,肥胖、糖尿病、饮酒、抽烟、睡眠时无呼吸症候群、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等也会提高心房颤动的风险。有这种生活习惯或症状的人群需要注意预防。
最常见的心房颤动的检查是心电图和心脏B超。
心电图有确诊价值,心脏超声对明确病因、了解预后有帮助。房颤时多数患者会有心慌或胸闷等不舒服的感觉,常规的体检非常重要。这些检查都是体检时的一般检查,可每年体检时加项完成相关筛查。
此外,自己把脉也可以进行检查。
测量15秒左右的脉搏,确认搏动是否规律。如果略不规律,可以继续测1~2分钟确认。心房颤动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搏动微弱,脉象不齐,数脉搏数量困难等症状。在平时养成测量的习惯,就很容易发现异常。
如果在测量时发现脉搏有些不对劲,医院就诊。此外,对非运动下的呼吸紊乱及心跳加速的症状要保持重视态度,不要忽略这些已知的早期症状,才能够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END-
更多详情请拨打贵宾专线
--
或浏览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