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的有声月刊ACCEL(全称为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ExtendingLearning)中,HughCalkins(JohnHopkins)在接受AlWaldo(CaseWesternUniversity)采访时结合ACC/AHA版指南谈了房颤防治问题,CnAHA主席范大立教授精选这一内容与您分享。
率与律的权衡
ACC/AHA房颤指南继上一版(年)之后有过2次更新,年是完全改写版,其中重要主题之一是维持窦性心律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几乎没有患者喜欢房颤、而不喜欢窦性心律。虽然年指南对控制房颤速率和维持窦性心律的推荐级别等同,但也明确指出:如果房颤速率控制不能缓解患者症状时,维持窦性心律仍然是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际诊疗中,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应重点考虑患者年龄、是否是第一次出现房颤等因素。如果只选择房颤速率控制,患者几年之后很可能发展至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这时再想维持窦性心律就非常困难。因此,对于年轻患者,在选择房颤速率控制的方案时,应非常谨慎。目前支持房颤速率控制的最佳证据来自AFFIRM试验,但其随访期只有4~5年,无法揭示远期效果(尤其年轻患者)。另外须强调,该研究显示房颤速率控制的价值等同于、而非优于持窦性心律。因此,对年轻、阵发性房颤、症状明显的患者,如试过1种以上药物后效果不佳,则推荐使用射频消融治疗(Ⅰ,A)。目前有约7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这类患者中使用射频消融术的效果非常明显。
射频消融的疗效
在未使用药物治疗情况下,直接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如何?目前有3项较大规模临床实验的结果显示,①射频较药物治疗在控制症状方面有10%~20%的优势。②药物治疗和射频治疗都有明显效果。③即使在最有经验的中心和医生,射频消融术合并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心包填塞(5%左右)。基于这些结果,版指南建议:①优先选用单药或药物联合治疗,如果疗效不理想,射频消融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②由于目前射频技术日新月异,如果药物能控制,可以推迟手术,等到2~3年之后的射频消融术疗效更好、合并症更少时再行手术。③对射频消融术疗效应该有正确认识。研究显示一次射频的成功率并非我们认为的80%,而只有50%~60%,而这些研究中的消融术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完成的。
另一项研究总结了美国近10年来8万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疗效,发现合并症发生率为7%,10年中并未明显减少,每例患者中有1例围术期死亡。此外,有80%在射频医院(低于50例/年)或低流量医生(低于25例/年)中完成的。这使射频技术客观上成为一个疗效不稳定,个体差异大的技术,而在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的消融术中,患者死亡率几乎是0。希望大家能清醒认识这个事实。
房颤复发的判定
目前定义房颤复发的标准是30秒,但此定义对日常临床实践无指导意义。新版指南指出,不能用暂时性房颤复发来单纯判断射频成功与否。新版指南明确指出房颤复发的2个定义:①临床试验定义:30秒房颤、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②临床定义:症状明显缓解,但在监测中发现房颤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出现长于30秒的房颤、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这些不是再行射频消融术的指征,只有症状才是决定是否需更改治疗方法的最重要指征。
其他问题
新指南中还有一些其他亮点。推荐用CHA2DS2-VASc评分取代CHADS2评分,来评估患者脑卒中风险。当然,这样会大大增加抗凝药使用病人的数目。指南认为目前问世的新型抗凝药抗卒中的效果高于华法林,可以成为主流抗凝药物的选择之一。指南认为阿司匹林对于房颤脑卒中的防治没有任何作用,只有在CHA2DS2-VASc评分为0或1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但疗效与安慰剂相似。
最后需强调,因缺乏证据支持,射频消融术成功与否不可作为停止抗凝治疗的标准。因此,AHA/ACC的官方指南文件明确指出,射频消融术之后,患者都需要2~3月的抗凝治疗,之后是否继续抗凝治疗取决于CHA2DS2-VASc评分、而非术后房颤是否监测得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