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一、脑卒中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血管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卒中。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2.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心脏病,与欧美人群相反。
3.不良生活方式
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的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二、脑卒中发病预兆有哪些?
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的预兆依次为:
()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由自主地抽动。
(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三、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脑卒中?
、吸烟
到目前为止,我国男性吸烟率大概为50%。吸烟不但危害自己,还危害家人、亲友,特别是危害婴幼儿。国际上已有研究表明,烟雾过浓可造成婴儿猝死。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据报告,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脑卒中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所以,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严重。
2、酗酒
()酗酒或过量喝酒,对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酗酒毒害肝脏,损害肝功能。
(2)酒精对人体具有强烈的麻醉作用,尤其是酒精含量较高的白酒、白兰地等烈性酒,对人体的毒害更大。它不仅严重损害人体各种器官,而且还会引起各种疾病。
(3)酗酒缩短人的寿命。有资料表明,因酗酒引发脑卒中而死亡率为不饮酒者的3倍。长期酗酒的人,还会发生酒精中毒性心脏病,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突然死亡。这是因为过量饮酒者,酒精的吸收与排泄都较快,过量饮酒后血浆中有收缩血管作用的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导致血压升高。
(4)经常饮酒者多喜食荤菜、咸菜下酒,因而摄入大量的钠,也导致血压增高。急性酒精中毒的兴奋期,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样管壁薄弱的脑动脉更易破裂而发生脑卒中。
四、脑卒中-预防指南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的策略:
、一级预防即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可采取积极治疗,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证明,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脑卒中。
2、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5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
3、三级预防即对已患脑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7269.html